善財童子在廣大國優羅華長者處訪得調和香法門後,繼續南訪樓閣大城的婆施羅船師。
經中記載,婆施羅船師善知一切海象中之波濤、水色、漩澓、星宿,亦善避海中一切龍宮處,對於海中一切安危之相無不明了,知其可行則行,可止則止。
由於婆施羅船師在樓閣大城的海岸中成就菩薩大悲幢行,因此具足一切悲智,城中一切見聞者,皆於生死大海中不染一塵,捨諸妄見、執著,安住於一切法性,一切眾生皆心生歡喜、生智、增長善根,具足菩提心、大悲心,捨離生死,修諸善道。
《文殊指南圖讚》有偈頌云:「平生活計聚城樓,來往商人古岸頭;鷗鷺過時江蓼嫩,鷰鴻歸後白蘋秋。碧天有月尋珠浦,滄海無風到寶洲;鼓棹呈橈何處客,入雲帆勢去悠悠。」
〈慈容二十三現〉偈語即是依此善財童子參訪婆施羅船師為內容,作者不詳,亦未被收錄在相關禪師語錄或典籍中。
偈語:「淨修菩薩婆施羅,紅塵孽障脫煞多;傳得濟人書一卷,歡聲沙數殑伽河。」其中「淨修菩薩」即婆施羅船師,據經疏所載,「婆施羅」為「自在」之意,所謂「自在」是指於佛法大海,已善通達;於生死海中,善能運渡;於一切法,深信不壞。
因此在相關的《華嚴經疏注》言,善財童子所訪之婆施羅船師乃為迴向法門中之不壞迴向法門,入生死大海而生一切智。
一日,眾生問佛,什麼是入生死大海而生一切智?
佛說,這好比一位船師,善知水性,善於渡水,不論大船、小船,都可以翻越千尺巨浪的生死洪流。
眾生若有所悟,在生死洪流心中響起佛的告誡,法尚應捨,何況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