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阮愛惠台北報導】夏令營的種類五花八門,家長要如何幫孩子篩選?通常分成小學和國中以上兩部分來看。國小的孩子,首重「安全」問題,國高中的孩子,則以「興趣」為最大考量。
家有一子一女、曾擔任師大附中家長團體「附媽成長班」班長的張淑滿說,孩子唸小學時,她對夏令營的選擇最注重的是「安全」,包括這個營隊是由什麼單位主辦?地點在哪裡?主題是什麼?能不能保障孩子們的安全最重要。其二,也要考慮孩子願不願去?因為就算父母評估過最好的營隊,但孩子們興趣缺缺,那也不必勉強參加。
小學時期的孩子,對於參加夏令營還在多方嚐試的階段,也許只看到吸引力十足的宣傳單或聽同學說起,就產生嚮往。這時,父母不能只是把錢掏出來就好了。現任台大家長團體「台媽志工班」及「台媽成長班」成員的莊喨喨,在兩個女兒小時候,為了慎選夏令營,她的方法就是「收集口碑」及「試上」。她向去過該夏令營的孩子或其家長打聽,從別人的經驗中去判斷這個夏令營內容優劣;有些靜態課程的夏令營,甚至有先開放一兩堂課試上,實地讓孩子去上過之後,要不要全程報名,就很容易判斷了。
家有兩個只差一歲的兒子、每次都要同時付出兩份學費的家長許文惠表示,「費用」是她考慮的重點。針對現在少子化、每個兒女都是寶的趨勢,有些夏令營走高價貴族化的路線,例如馬術、主播訓練等,這些非實用性的技能,高昂的收費,都不是她選擇的對象。事實上,有不少公益團體辦的夏令營,場地很理想,收費非常低廉,目的在推廣他們的教育理念及社會理想,雖然課程內容不花俏,但師資嚴謹、氣氛莊重,在炎炎夏日,孩子有一個好去處,作父母的能放心上班,已經是很好的福祉了。
經歷了小學時期的多元體驗,國中以後,大多數孩子興趣漸明,喜好也都固定下來,這時,爸媽不必再替他們挑選夏令營,只要從他們自己選定的項目之中,再去作進一步的評估就可以了。例如喜歡打羽球的孩子,小時候上初級班,國高中時就延續興趣,上中高級班;而喜歡美術的孩子,就鎖定在美術方面的營隊內去精選。
更有一些孩子,對小時候上過的夏令營戀戀情深,高中時又回頭去當該夏令營的輔導員,角色轉換,但樂趣及學習性更多,孩子開心,父母更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