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的冬宮博物館

阡陌 |2011.07.02
1554觀看次
字級

大宮殿豐富多元

艾米塔吉博物館又稱冬宮博物館,它的建築包括冬宮、小艾米塔吉、大艾米塔吉、新艾米塔吉和艾米塔吉劇院等五座建築,前面四棟建築內部連結成一個大宮殿,艾米塔吉劇院則是凱薩琳大帝個人享用的劇場。

展品大約二百六十萬件,四百多間展覽廳,房間超過一千個,光是走馬看花,想走完每個宮殿,就要花上大半天,更遑論仔細觀賞大師們的傑作了。

它的收藏品除了西歐繪畫,還有古希臘和羅馬的大批文物;古埃及與兩河流域的珍品;中國部分特別重要的是一批從敦煌洞窟中運出來的壁畫和彩塑;其他還有印度、伊朗、中亞各國的文化藝術的收藏。大致分為繪畫、雕刻、珠寶、家具、古錢和考古文物等,數量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

巴洛克代表之作

這座位在涅瓦河畔的博物館,是俄羅斯巴洛克主義的代表作,奠基於伊麗莎白女皇時期,從一七五四年到一七六二年完成這座足以炫耀國力的冬宮,做為皇室居所;一七一二年至一九一八年,遷都於聖彼得堡,冬宮成為全國統治中心,長達二世紀之久。

凱薩琳大帝即位後,積極進行藝術品的收藏計畫,下令派駐各地的大使搜購整套系列的藝術品;接著陸續擴建,以放置她大量的收藏品。

話說,有次凱薩林大帝在冬宮宴請俄國名流貴族,當時上流階層都崇尚法文,當中一位貴族讚嘆說:「艾米塔吉!」(意即隱士之居),這個名稱便被流傳下來。

直到一八五二年,尼古拉一世在位時將冬宮開放成為博物館。

二十世紀初葉,社會主義革命,更將各地沒收的私人收藏集中到這裡,大大增加了館藏數量。二十、三十年代,蘇維埃政府全面開放博物館的每一座建築,從此尋常百姓得以一窺皇室的神秘風采。

美麗的藝術饗宴

到旅館辦好入住手續,便迫不及待趕往冬宮博物館。

參觀博物館常會遇到館藏豐富、時間卻有限的困擾,我們的經驗是先做好功課,再依停留的時間加以取捨,往往能夠盡興而歸。

登上當年各國使節晉見沙皇的豪華梯廊,我們直接上冬宮的三樓,欣賞法國十九世紀後半葉從印象派、野獸派到立體派藝術家的精彩作品。

這裡收藏了十七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大師普桑和洛漢的作品;法國十九世紀後半葉及二十世紀初期的精彩作品,莫內的《荷花池》和《倫敦濃霧》等,顯示出大師對藝術不同階段的探索。

驚見眾大師作品

冬宮博物館也收藏了不少後期印象派的精品,如梵谷的《麥田》呈現一片翠綠祥和;高更的《大溪地》系列,散發出濃濃的大溪地風情;而畢卡索的三十幾幅畫,顯現出從「藍色時期」進入「粉紅色時期」的脈絡,隱隱中更能感受到大師開創「立體派」的動力。

最最讓人著迷的是野獸派大師馬諦斯,舉世聞名的大幅作品《舞蹈》和《音樂》,流連其間,令人驚嘆連連。當一眼望見《舞蹈》時,差點驚叫出來,五位手牽手的紅色裸舞者,在大塊藍和綠的襯托下,呈現出簡單而強烈的律動;《音樂》的背景同樣是大塊的綠和藍,綠色草地上一位站著拉提琴,一位坐著吹笛,另三位雙手抱膝而坐,引吭唱和,五個人神態輕鬆自如。

啊,藝術的魅力,是如此地迷人!








































古典現代相輝映

掛滿三十六間展覽廳的義大利畫作;超過一千五百件的荷蘭以及法蘭德斯地區的佳作,尤其是光影大師林布蘭特的《浪子回頭》和《紅衣老人》等;西班牙十七世紀如哥雅和委拉斯奎茲等大師的作品也都在列。

兩個畫癡,徜徉在寶藏中,一廳又一廳,來回兩三次,猶覺不過癮,臨別時,又從老遠直奔前去,對那些曠世巨作致上深深的禮讚。

其他如「黃金會客室」、「孔雀石廳」和「閣樓」等等,處處金碧輝煌,一個皇朝的富裕程度,真令人難以想像。富貴而有品味,嘉惠後世,不也是一樁功勳嘛!

啊,藝術就是力量,華麗的裝飾加上豐富的收藏,使它與紐約的「大都會」和巴黎的「羅浮宮」並列為世界三大美術館,更象徵聖彼得堡和俄羅斯強大的國力。

沙皇村和凱薩琳宮

沙皇村是個占地五六七公頃的皇室度假勝地,是彼得大帝的妻子凱薩琳一世的夏日行宮。詩人普希金曾在此地度過六年求學生活,因此,沙皇村又稱為普希金村。

到這裡,目光立刻被那棟藍白相間、巴洛克式的凱薩琳宮深深吸引住。

這座一七一○年建成的宮殿,是彼得大帝送給第二任皇后凱薩琳一世的禮物,外觀和內部設計豪華而溫馨,皇后和公主(伊麗莎白女皇)在這仙境般的皇宮裡,度過一生重要的日子。

林蔭深處現巧思

皇后死後,宮殿歸伊麗莎白所有,一七四四年,她大肆整修,將宮殿改建成氣派宏偉的庭園宮殿。南側有個大池塘,靜靜的池面,把塘邊的建築和花樹倒映在水中,呈現出亦虛亦實的絕妙景致。

外子相中了滿意的角度,開始專心繪畫,我則獨自往林蔭深處行去。四下靜悄悄地,只偶爾出現鳥鳴聲,不經意間往往會遇見涼亭或小橋,這些娟秀的點綴,隱隱透出女皇細緻的巧思,漫步其間,享受貴族般的悠閒,一樂也!

在宮殿大廳遇見一群參觀出來的小學生,看到我這個東方面孔,爭先恐後地極力擠出幾句英語,拿出筆記本要求簽名。我從善如流,在本子上簽下中文名字,孩子們個個高興得樂呵呵,這下換我要求他們讓我拍照了。

俄羅斯新生的一代,個性勇敢活潑,天真的臉頰上,我嗅到如春天般的朗朗朝氣。

大教堂鮮艷多彩

基督復活大教堂又稱為「血之救世主教堂」。這座在運河邊的教堂,造形鮮艷多彩,給人活潑明亮的感覺,卻有著血腥的別名,是因為一八八一年五月,俄國農奴革命時期,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此處被恐怖分子暗殺,激起全國上下的憤怒,為了追思這位對俄羅斯貢獻良多的明君,繼任者亞歷山大三世在這裡建立教堂以紀念這事件。

黃昏時,我們來到色彩繽紛的教堂,霞光灑在貼滿金箔、彩釉瓷磚和彩色大理石的牆面上,整座教堂更顯繽紛、豔麗了。外子看準了角度,便開始揮動畫筆。我則四處遊走,赫然發現還有另外三位本地畫家,也正埋頭描繪美麗的教堂呢!

名人永眠修道院

專程拜訪古老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是為了到教堂後方的名人墓,去向心儀的幾位大師致敬。大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等,文學大師普希金和杜斯妥也夫斯基都被安葬在這裡。雕像和墓碑具有藝術氣息,墓碑前供有鮮花,足見他們多麼受到愛戴。

陽光灑落在墓碑上,細碎的光影,恍如一段優美的迴旋曲,又似一首雋永的詩句,肉身雖長眠地下,神魂卻仍然守護著他們深愛的土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