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變與造型

周慧珠 |2011.06.19
1074觀看次
字級

「對我來說,繪畫是破壞的聚集。我描寫她,然後破壞她。」是畢卡索常常提起的一句話,確切的顯示畢卡索的繪畫本質,也是畢卡索的天才秘密。

畢卡索的創作時間,從少年到耄耋,約為梵谷的七倍,不但畫風多變,而且多產,作品在二萬件以上。

1藍色時期:1901年─1904年「藍色自畫像」

用內斂的象徵手法,專注表現窮人生活動人哀感的地方。

畢卡索的好友卡薩吉瑪斯由於失戀於一九○一年自殺,在此後三年之間,畢卡索以藍色作為畫布上的主要色調,他說:「為了悼念卡薩吉瑪斯之死,我大量使用藍色。」甚至眼中的自己也是藍色的,例如一九○二年的〈藍色自畫像〉。當時,這深沉的藍,就是他「全部的顏色」,表現出人的孤獨、貧困和苦難。此外,因為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所以主題也圍繞在一些下層社會中不幸的人物,如:乞丐、盲人、娼妓……

2粉紅色時期:1904年─1906年

一九○四年五月,畢卡索搬進了巴黎「洗濯船」的工作室,不久與費南蒂‧奧莉薇爾墜入愛河,因為她,畢卡索逐漸不再偏用藍色調。

那時,「洗濯船」裡的藝術家們晚上都常去看麥德哈諾馬戲表演,畢卡索也像個小孩子一樣迷上看馬戲,而那些小丑、街頭藝人和走鋼絲的雜技演員,都成了他畫裡的主角。漸漸地,他的色調明朗起來,從一九○五年的〈雜耍藝人之家〉,顏色比從前明亮溫柔許多,粉紅、土黃色和橙色取代了藍色。

3立體主義時期:1908年─1915年

以往,一幅畫是許多東西相加的結果,可是,在我的作品裏,繪畫是一連串破壞的總和。 —— 畢卡索

「立體主義」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在一九○八年,是當時一位藝評家在看布拉克作品時提出的。一九○七年,畢卡索認識了布拉克,自一九○九年起,他倆一起研究如何在畫面更完全的表現出現實型態,也就是讓觀畫者看到主題的每一個角度面貌。

為了尋求畫面上更「實際」的感覺,他們將代表日常生活中的紙片、報紙、繩子等不同物質直接黏貼在畫布上,運用簡化的幾何塊面表現出形體,這種革命性的「拼貼畫」,打破了傳統油畫的限制,拉近了平面繪畫和立體雕塑之間的距離,卻也引起人們看畫時的困擾。

畢卡索領略塞尚的形式架構以及非洲藝術、古伊比利藝術的嚴謹、純樸,摧毀一般人想像中的母愛形象,同時也顛覆傳統繪畫技巧,他的作品,母親不再慈愛,兒童不再天真。

一九○七年,畢卡索完成了一幅如長寬各約六公尺的巨型畫作〈亞維農姑娘〉,進入原型立體派階段,卻引起藝文界甚至友人的責難,認為他醜化了一向是美的象徵的女性形象。這副畫,便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運動之一「立體主義」的起源。

4古典時期:1917年─1924年

在一九一五年第一次大戰期間,畢卡索嘗試一系列接近古典畫家安格爾的素描。一九一七年赴羅馬為芭蕾舞劇——《遊行》作服裝和美術設計時,參觀了許多美術館,看到很多古希臘、羅馬時期的雕刻作品,又在此時結識了奧爾加‧柯克洛娃,兩人在一九一八年結婚,這是他踏入上層社會的開始。

這時期,他最喜歡畫一些跳舞女郎、海邊游泳的人或神話故事裡的人物。這些作品,很明顯地受到古典雕塑與古典藝術的影響。

5野蠻時期:1925年─1929年

一九二五年開始,畢卡索的畫風突然有了極大的變化,充滿暴力與侵略性。畫中的主題多為女性,她們被畢卡索極力誇張、大膽的扭曲變形。這種巨大的造型轉變引我們進入一個充滿妖魔、生物殘骸的幻想世界。

6布瓦捷洛普時期:1930年─1935年

一九三○年代是畢卡索私生活最多變的時期,他與奧嘉結婚,生了保羅;和瑪麗同居,生了女兒瑪雅;卻又愛慕女攝影師多拉.瑪爾;三個女人於是展開戰爭。〈坐著的瑪麗.泰雷茲〉便是畢卡索在與瑪麗的關係受到嚴重傷害時所畫下的。畢卡索把畫中人物變形再重組,當時人們見到這種變形畫作,都難以理解,於是「畢卡索的畫」,變成了「看不懂」的代名同詞。

同時期,畢卡索開始運用不同的技巧與手法進行一系列雕塑作品,他做了大量的圓雕、木刻、雕像、一些以不同材質經石膏翻製的雕塑和鐵的拼合雕塑。一九三一年,又轉向金屬雕塑和現成品雕塑,著名作品〈公牛頭〉就是取材自行車的車座和一個車把。

7戰爭時期:1935年─1945年

畢卡索畫了一系列新女朋友朵拉‧瑪爾的畫像,企圖表現出因戰爭帶來的人類苦難和不幸,瑪爾就象徵著這些〈哭泣的婦人〉。

西班牙馬德里美術館典藏的「格爾尼卡」,是畢卡索一九三七的年反戰鉅作,畫面只有黑白,戰爭將色彩都抹去,成河的血流都成黑色:女人抱著手中鬆軟死去的孩子,對天瘋狂尖叫;三個支離破碎的女人絕望地吶喊,風嚎馬嘶,斷垣殘壁前,男人臥倒,筋肉糾結的手中仍握著一柄斷劍,及一枝希望的花朵。

8瓦洛里斯時期:1947年─1954年

畢卡索在瓦洛里斯開始接觸陶藝製作,同時也成為一個超級「拾荒者」,到處收集廢物。他用這些撿來的廢棄品完成他的「拼合雕塑」。

9與古人對話時期:1955年─1962年

自一九五○年代開始,畢卡索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前人的作品,用全新的手法模仿馬奈、普森、委拉斯蓋茲和德拉克洛瓦等前代大師的一系列名作;一九六○~六二年間,他以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為藍本,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二十七幅油畫、一百四十張素描、以及雕塑和紙板作品等。

10晚期:1962年─1973年

一九三六年,畢卡索畫了五十張油畫表現同一個主題:畫家與模特兒。一九六八年,作了三四七幅著名的「色情系列」素描。一九七一年又以同一主題作了一五六幅版畫。一九七二年,完成最後一張自畫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