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為加強塑化劑管理,環保署昨天正式預告,將原已列為第一類的DNOP以外的七種塑化劑,提升或增列為第一類及第二類毒化物;不在此八種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則悉數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該作業最快將於一個月完成。
本次預告增加了尚未以毒化物列管的BBP、DINP、DIDP及DEP等四種物質。經毒諮會專家建議,DEHP、DBP及BBP等三種化學物質目前在歐盟已列為生殖毒性物質,其餘鄰苯二甲酸酯類(PAEs)雖然生殖毒性沒有那麼強,但該類物質在環境中有不易分解及累積的特性,仍會危害環境及國人健康,因此建議全數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
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處長林建輝表示, 將盡速辦理公聽研商、公告等法制作業程序,完成公告後,上述八種化學物質將「僅限用於塑化劑用途」,業者若要用作他途,必須經過申請,並證明不會汙染環境、危害健康。初步估計將有五千家業者受到影響。
環保署表示,此次預告將七種塑化劑提升至第一、二類或第一類毒化物,主要是比照國際歐盟REACH(化學品註冊、評估、授權法)對DEHP、DBP、BBP三種塑化劑的管制方式。歐盟在今年二月十七日公告將上述三種塑化劑列入應申請授權許可的清單,到民國一○四年一月二十一日以後沒有取得許可的,一律不准用。而本次預告草案亦給予廠商改善緩衝時間,約半年至一年半,緩衝時間是否延長,將視公聽會討論的意見再予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