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塑化劇歹戲拖棚,自爆發至今已進入第三周,仍紛紛擾擾下不了檔。儘管政府設下D-Day仍無法停損,每日都有新的業者受到牽連。消基會昨天開始受理消費者「塑化劑毒食品求償」登記,並於下周邀請衛生署所公布食品中被驗出含有塑化劑的業者對談,要為受害的消費者討公道,第一波已發出二十張邀請函。
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表示,已接獲五百通消費者申訴電話,至今未見政府部門挺身爭取消費者權益,許多出面或道歉或表示遺憾的業者聲稱自己也是受害者,但事實上,消費者才是最大、最無辜的受害者!
蘇錦霞認為,業者對所使用原料本來就有把關責任,且消費者是基於對該品牌的信任,才會選擇購買食用,如果業者喊冤,消費者豈不是冤大頭?且依《消費者保護法》,業者負有所定義的過失或無過失責任。下周與業者的對談,將要求業者給消費者一個交代,並將公布未出席的業者,交由消費者公評。
消基會呼籲手上有購買憑證的消費者,彙集包括發票、包裝盒、罐等資料,附帶書面基本資料,即日起寄至消基會。針對有明確購買證據者,將先轉至「中華民國仲裁協會」與食品業者進行調解,協商賠償的金額,作成調解書後送法院強制執行;若調解不成,再進入仲裁的程序。沒有購買憑證者,消基會將透過與業者對談,要求業者提出一定金額的賠償基金,若業者無具體誠意,將發起消費者聯合抵制。
此外,針對近來不少政府官員、民代等所提「團體訴訟」的主張,蘇錦霞表示,由於消費者舉證自身的損害程度有困難,加上礙於實際購買金額不高,訴訟曠日費時,結果也未必可預期,因此,將是最後的手段。
另外,消基會推動已久的「消費者保護基金」制度,至今尚無眉,七月將拜會立法院院長王金平,促請立委提案成立「消費者保護基金」,讓消費者能快速獲得理賠,並在未來再次發生類似事件時,可清空市場,保障消費者不會買到危險商品。
對於消基會的邀請,統一食品與悅氏運動飲料業者「名牌食品」均表示會參加,至於賠償基金,則表示不清楚,將視實際狀況而定。
一位王姓家長表示,自己小孩因過敏而食用統一LP33益生菌膠囊,當初就是因為統一品牌夠大才選擇購買,求償是因為不甘心花了錢反而讓孩子健康受害,至於對孩子已造成的傷害,又豈是賠償金額多少可以挽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