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特稿】塑化劑被惡意添加入起雲劑,重創食品業甚鉅,雖然沒有急毒性,但是慢性生殖毒害也讓全民陷入「塑化」恐慌,當每樣東西都送去檢驗,也揭露一個事實—塑化劑的曝露原來無所不在,這與國內長期大量使用塑膠製品有關。這場食品土石流若有收穫,除了源頭管理拴緊螺絲,也是推動減塑生活的最佳時機。
台灣一直塑膠製品使用非常大量的國家,這場食品塑化風暴,固然是昱伸、賓漢香料公司,匪夷所思的將不可能、也不應該加入食品的塑化劑,成為製造便宜起雲劑的配方,然而,主管塑化劑的環保署,過去沒有及時檢視目前申報的方式,是否得宜,導致賣塑化劑的廠商竟可持續販售給香料公司,這次事件後才在輿論壓力下,亡羊補牢提升塑化劑的管理層級。
這次掃蕩,只能斷絕一項大眾從沒想過的塑化劑來源,但更多合法曝露在生活周遭的塑化劑,未見環保署推出長遠的減塑政策,依然繼續推託為民眾習慣難改,放任塑膠產業無限制發展。就算過去真的宣導難為,現在當民眾怕了、覺知了,何嘗不是一個大力推動減塑生活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