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繼續南行至妙光城參訪大光王。城中一切庭、台、樓、閣,皆為七寶所成,大光王居處「正法藏樓閣」,燄光熾盛,宛如金山,大光王更示現二十八種大人之相和八十隨形好莊嚴其身。
剎那間,大光王入隨順世間三昧,以慈為首,令一切眾生於妙光城中,皆無有恐怖、無所乏少,隨心所欲,其心清淨,發心趣向一切智道。
善財童子在大光王處,參得隨順世間三昧的大慈幢法門,歡喜信受,繼續南行。
此處版畫、偈語與善財童子無直接關係。版畫中,「觀音」以「天王」造型為表現,岩上左側有淨瓶,瓶中有楊柳;前方一神獸呈回首狀;右有一童子,雙手合十。此處最特別的是版畫內容突破一般傳統女性觀音造型,創新意味濃厚。
偈語「石人不怕獅子吼,須彌頂上翻筋斗;滄溟竭盡正三更,生鐵崑崙雲外走。」出自《宗鑑法林》、《嘉泰普燈錄》、《禪宗頌古聯珠通集》。
偈語作者有二說,《宗鑑法林》所錄之作者為承天宗禪師;而《嘉泰普燈錄》、《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則說是雪竇聞庵宗禪師。
雖然作者有二說,然偈語主要為禪師頌古之作。其典故起於石霜遷化,大眾推首座為住持,然石霜侍者九峰禪師為護石霜道法,遂向首座及大眾發難:「先師道休去?歇去?冷秋秋去?一條白練去?古廟香爐去?一念萬年去?明什麼邊事?會得即住持。不會即不可。」
對於九峰禪師的衛道精神,天童禪師頌曰:「石霜一宗,親傳九峰;香消脫去,正脈難通。月巢鶴作千年夢,雪屋人迷一色功;坐斷十方猶點額,密移一步看飛龍。」
一日,有僧問九峰,如何是頭?
師曰:開眼不覺曉。
問:如何是尾?
師曰:不坐萬年酮。
問:有頭無尾時如何?
師曰:終是不貴。
問:有尾無頭時如何?
師曰:雖飽無功。
問:直得頭尾相稱時如何?
師曰:兒孫得力,室內不知。
學僧五問九峰,是頭?是尾?直叫後學好生難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