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時序六月,進入麻竹筍生產旺季,而粗大麻竹筍的沙沙口感卻常令人卻步。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發「無病毒麻竹筍健康種苗生產技術」,不但及時挽救因病毒危害而日漸下滑的麻竹筍產業,同時提升麻竹筍品質,口感更為細緻,甚至還能拿來作沙拉!
台灣的麻竹筍產業長期為「竹嵌紋」病毒所苦,筍農在栽培管理上往往會因採筍刀及鋤具等器械的重覆使用,造成病毒傳播。麻竹一旦感染此病毒,將導致植株生長遲滯,筍肉橫切面會出現褐色條斑,纖維粗、口感差,毫無市場價值,估計每年損失約一億兩千萬元。
台中區農改場植物保護研究室博士趙佳鴻耗時兩年,研發「無病毒麻竹筍健康種苗生產技術」,竹苗存活率可達百分之九十以上,且生長速度快,鮮筍產量可增加百分之二十以上。該技術已完成技術移轉,授權予台中市農會,目前大坑地區已進入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