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住壞空親切的 閱讀自己的身體

周慧珠 |2011.05.29
1309觀看次
字級

在日本的《醫龍》劇中,正當群醫束手無策,朝田龍太郎以手觸探患者的心臟,確實感知心臟狀況,而為患者找到生機,這一幕讓我相當震撼。中國醫學的望聞問切與醫者的修為息息相關,當時我似乎更真實體會到一個行醫者與修行之間的密切關係;甚至覺得每個人或許應該、可以時時用最恭敬、謙虛的心,去感知並感謝自己的身體,或向受到傷害而生病、疼痛的器官、部位說聲「謝謝」,因為自己的任性而過度使用它們,真是「對不起、辛苦了」。


身與心原來就是一體的,而我們卻總是任著自己的心緒,肆意的操作著這個身軀。

每個人體都很獨特,每個人的獨特性不只是在他明顯可見的外表,還有身體內部的構造,因為每個人的內部構造都不同,骨骼、肌肉、神經與器官的位置、尺寸和形狀決定了我們每個人的不同,所以沒有辦法利用人體模特兒展示人體解剖的個人特色,因為所有模特兒人體看起來都是一個樣子,基本上都是簡化過的人體實物。


目前正在國立科教館展出的「人體奧妙~生命循環展(BODY WORLDS─The Cycle of Life)」,二○○四年四月~十月曾於台北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展出,同年的十一月~二○○五年三月又移到高雄工商展覽中心展出,造成一波的轟動。


展出之後,果然讓大眾更愛惜生命,根據調查研究資料,這樣的一個展覽相當具有教育意義,有百分之五十四的民眾更關心自己身體健康,百分之三十的人參觀後減少抽菸、喝酒的次數(有進行健康與不健康肺的對比),百分之三十三的人開始健康的減肥飲食,百分之二十五的人開始增加運動量以保持身體健康。


科教館朱館長表示,這項展覽的目的,是提供社會大眾一個了解自己的身體構造及功能好機會,同時發覺身體的自然狀態及內部構造之美,提昇了對自己身體的尊重與珍惜。




Body Worlds的創辦人、德國的解剖醫生馮.哈根斯博士(Dr. Gunther von Hagens)基於醫學研究目地,研發出與福馬林一樣可以保存屍體不腐敗的「塑化技術(Plastination)」。

經過塑化處理過的人體標本,皮膚、脂肪已被處理掉,重點在於呈現骨骼、肌肉,以及內部器官,除了可以分辨男女性別之外,完全看不出這個人原來的長相,甚至若不是事先知道這些標本都是真的人體,會以為是塑膠雕像。觸感柔軟沒有惡臭,甚至可以調整成不同的姿勢,因而成為認識身體構造的最佳教材。


這些人體都是來自捐贈者,他們生前就同意在自己死後將大體捐出,也清楚知道自己的身體將會被如何處理與展現。


「人體奧妙之生命循環展」的展品與設備包括四個區塊,這樣的規畫,讓大眾更親切的看見我們的色身,這個奇妙的「生命載體」之美,並體悟應該感激、善待它。

破天荒的傑作──展示細胞分裂的多媒體畫面,與兩周大到足月的各種塑化胚胎和胎兒,藉以呈現懷孕期的胎兒發育狀況。這些塑化標本來自解剖標本的收藏品。


青春氣息──呈現青少年從嬰兒期、兒童期到青春期的腦部發展,並展現青少年冒險犯難的精神以及在藝術、流行和科技方面的原創性,向年輕人的創意致敬。


藝術家的凝視──利用電腦,模擬深受白內障與視網膜疾病所苦的印象派畫家莫內.克勞德與愛德加‧竇加的視力,展示出生與成長過程中的視覺發展。透過史丹佛大學眼科教授Michael Marmor博士的研究成果,體會眼疾對莫內在描繪吉維尼風光與竇加在創作〈女子弄乾頭髮〉時的影響。


長壽村──展示全球最長壽地區的研究結果,包括日本沖繩、薩丁尼亞到巴基斯坦的Hunza。這些地區的居民,顛覆了我們對長壽的一般認知,透過這些研究,可以發現當地居民的共通性,以及值得大家仿傚的生活習慣。




該展透過人類生命循環與老化的過程,特別針對人類的生命周期,從生命的起源──精子與卵細胞的受精結合,胚胎的發育乃至成熟到衰退間的生、老、病、死之生命必經歷程,也就是從產前時期、嬰兒時期、兒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到老人期,展現不同時期的人體狀況──從最佳狀況到逐漸發生變化、成長、成熟、抵達顛峰,到開始衰弱。並從人體的骨骼結構、肌肉結構、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的呈現,讓觀眾能直接感受到人體精密的結構和奧妙。

同時,藉著不同功能系統的塑化標本,包擴健康與病理標本的對照,以及大體全身的塑化標本,觀眾有機會探索生命、認識身體結構,並了解人體的功能與潛能,對人體隨時間而老化的過程有更深的體會,並對長壽和老化科學的最新研究結果有所了解。

透過解剖學上對身體的痛苦、疾病以及健康處於最佳狀況時的研究,展現人體的複雜性、靈活性與脆弱性。

朱楠賢館長表示,以往只有醫護專業人員有機會窺知人體奧妙的究竟,了解其作用,而透過本展覽,兩百多件真實人體的塑化標本,展現人體的型態、美感、功能與潛能,可與各年齡層的參觀者產生不同面向的共鳴,直觀地體會生命奧秘,進而激發思考如何擁有健康身體的養生之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