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藏聖教序〉亦稱〈慈恩寺聖教序〉,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褚遂良於永徽四年(653)所寫成,原石刻立於西安大雁塔。此碑分兩部分,前部〈大唐三藏聖教序〉由唐太宗撰文,表彰玄奘大師赴印度取經,歷經十七年,返回長安後翻譯佛教三藏要籍的情況,後部〈述三藏聖教序記〉由高宗撰。

此碑是褚遂良於五十八歲時書,能代表其特立之風格。字裡行間有行草筆意,間架疏瘦勁健,風韻雍容婉暢,儀態萬千、風神足具,故張懷瓘贊曰:「美人嬋娟,似不輕于羅綺;鉛華綽約,甚有餘態。」
此碑銘文鐫刻極為慎重,是由當時著名刻手萬文韶鑿刻而成,精致細微能得褚書形神。
書法線條能呈現書者性情,前人有云:「詩為心之聲,字是心之畫。」
唐貞觀年間,褚遂良任諫議大夫執筆起居注。某日,太宗對褚遂良說:「卿知起居注,記何事?大抵人君得觀之否?」褚即嚴詞拒絕,對曰:「今之起居注,古之左右史,書人君言、事,且記善惡以為檢戒,庶乎人主不為非法。不聞帝王躬自觀史。」太宗又問:「朕有不善,卿必記之耶?」褚答:「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君舉必記。」
可知褚遂良為人清正,性情灑落到使人有超塵脫俗之感。
故其字美感源於兩方面,一為字體的形態美,一為神韻之美,字的形體可以苦練得之,神韻則是來自於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