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在親臨慈行童女的法宴後,漸次遊行至三眼國的城邑、聚落、川谷、山林,去遍尋善見比丘。最後,終於在林中親訪正在經行的善見比丘。

善見比丘是一位清淨的梵行者,由於過去恒河沙劫的願力,淨修一切諸菩薩行,莊嚴一切佛國,故於經行中成就「菩薩隨順燈解脫門」。也因此,善見比丘經常不急不徐地於林中經行,大悲教化眾生,令一切眾得安穩利樂。
〈慈容十三現〉版畫、偈語與善財童子尋訪善見比丘無關。版畫的觀音菩薩雙腳赤足,手持一花籃,站立於枯木前,沒有寶冠纓絡嚴飾;童子側立,雙手合十,全圖以「孺慕之思」為主要表現。
偈語分別收錄在《禪宗頌古聯珠通集》、《禪林類聚》、《林泉老人評唱丹霞淳禪師頌古←堂集》等。作者宋朝丹霞子淳禪師(1065-1118),梓潼賈氏,弱冠祝髮,禮道凝禪師為師,後參禮芙蓉道楷禪師,大悟,法承曹洞,為芙蓉法嗣之一。
崇寧年間,子淳禪師道聲日益,曾主南陽丹霞山、唐周大乘山;宣和年間,於洪山示寂,著有《丹霞淳禪師語錄》二卷。《五燈會元》、《嘉泰普燈錄》、《續傳燈錄》等皆有傳。
偈語典故,原是唐僧洛浦元安禪師與弟子的一段對話。
弟子問師:「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云:「青嵐覆處,出岫藏←;白月輝時,碧潭無影。」
原來元安禪師對「祖師西來」的回答,是「青嵐出岫藏←,白月碧潭無影」的意境。
祖師西來,不是語言文字的法脈,而是禪生命情調的傳承。「青嵐白月,無影藏←」,任其無言、無爭、自然的基調,不知道元安禪師的徒弟看到了沒有。
子淳禪師將這樣生命情調的傳承,藉著頌古之作說得更清楚些,如偈所言:「群花未發梅先坼,萬木凋零檜轉奇;雲澹不彰篩月影,煙輕寒露引風枝。」
今夜,禪的生命依然,縱然,千年百年了……
禪師說:「群花未發梅先坼。」
我說:這是端月溪邊獨占的第一春!
禪師說:「萬木凋零」、「雲澹不彰」。
我說:這是萬象的試探!
禪師說:「煙輕寒露引風枝。」
我說:任其花開花謝!
我和禪師在寂靜處聽見禪的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