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兒童節,是近年來最歡樂與最熱鬧的兒童節,是修訂「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將兒童節列為國定假日後的第一次放假,而且又剛好碰到連續四天假期,從中央到地方都卯足了勁,各式各樣的活動繽紛多樣,打造出一個熱鬧而快樂的兒童節,很多遊樂場今天都給兒童免費,所以今天有童稚的笑聲盈耳,有快樂的身影飛揚,風景區與遊樂園都充滿大手牽小手的溫馨。
一九二五年八月,來自五十四個不同國家的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通過「日內瓦保障兒童宣言」。宣言內容包括,兒童精神上應有的享受,貧苦兒童的救濟,兒童危險工作的避免,兒童謀生機會的獲得,教養兒童的問題等。各國政府便熱烈響應,先後訂定兒童節,以此鼓舞、重視兒童福利,營造兒童幸福快樂氛圍。
一九四二年六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十六歲以上的男性公民一百四十多人和全部嬰兒,並把婦女和九十名兒童押往集中營。隔年十一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基於照顧全世界兒童的權益,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各國代表為了保障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並致力改善兒童的生活,決定將六月一日定為國際兒童節。
兒童節放假固然可以讓親子同樂、闔家同歡,但更深層的意義不只是放假,更不是遊山玩水而已,而在進一步思考如何保障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受教育權等應享權益,讓兒童在更美好的環境中成長茁壯。
據「兒童快樂國跨國比較研究報告」從經濟、教育、健康、幸福、安全五大面向透視孩子的生活環境,結果整體福祉來看,瑞典、荷蘭、丹麥是兒童快樂國前三名,台灣則名列第十二名。五大面向中,我們以「健康力」列第三名,表現最佳;其次「教育力」第八名、「經濟力」第十四名;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主觀論述的「幸福力」名列倒數第四(十九名)、「安全力」倒數第七(第十六名)。
這項評比結果值得我們省思,因為「幸福」是最重要的,但是為何孩子並不覺得幸福?因為有四成一的孩子兩個月至少被霸凌一次。此外家庭關係也有待加強,由於常無法全家一起吃飯,使五分之一的孩子感到很孤單,對家庭生活問題也感到無助。「安全」也是值得注意的課題,我國幼童意外死亡率遠高於先進國家,五歲以下幼童死亡率百分之七點三,明顯高於平均值百分之五點三,遠超過第一名的冰島百分之三點一。
兒童節前夕,政府推出「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八月全面上路,預計一百學年度受益人數將達到全部五歲幼兒的四分之三。今年希望有關單位再接再厲,對於兒童的幸福與安全,也能加以注意及防範。
什麼是幸福?對兒童而言很簡單,有爸媽的陪伴是幸福,常得到讚揚與欣賞是幸福,全家一起吃晚飯是幸福,比賽贏了是幸福,與老師同學相處愉快是幸福,有好朋友是幸福,最重要的是能感覺到愛在身邊是幸福,所以孩子的幸福其實很尋常,就在我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