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生態營隊 傳達保育訊息

李祖翔 |2011.03.05
1857觀看次
字級

五年前的一個夜晚,海洋大學實驗室發生大火,一群因接觸海龜而深深被保育工作吸引的年輕人開始替實驗室募款,設計第一件商品「口袋龜T恤」,也造就現在的「海龜印符公司」(印符,取information的「info」為名),他們來往於望安、蘭嶼兩地,專門承辦生態教育旅遊營隊,希望把保育資訊散播到青年學子的生活。

海龜印符公司的五位創辦人之一———洪博彥,是公司的負責人,也是一位從小就熱愛生物研究的海洋生物研究所畢業生。洪博彥說,與海龜結下不解之緣,只是因為教授開設的課程與海龜保育有關,可以實際到野外接觸動物,「沒想到看了海龜產卵,竟然深深被牠的偉大感動。即使環境已經變得如此艱苦,牠也要把蛋埋下去!」

洪博彥表示,現在的蘭嶼沙灘已經可以說是礫灘了,「我曾看過一隻巨大的母龜,爬上礫石灘,花了三至四個小時,再爬過二百公尺長的海灣,尋找那僅存八十公尺、適合產卵的沙地,挖了二個小時的土,才把卵埋下;生育,對蘭嶼的海龜來說,相當艱辛,但牠們不曾放棄。」

說起蘭嶼海龜的環境,洪博彥就煩憂。澎湖望安在海龜產卵部分,已被規畫為生態保育區,但蘭嶼卻沒有,所以蘭嶼沙灘周邊不論是建築、燈光、遊客都不曾受到監控,「一般人可能不清楚海龜上岸的危險程度,海龜和烏龜不同,頭和四肢無法縮進殼內,在海中也許很靈活,在陸地卻不適合爬行,如果人類把牠翻過來,通常無法自己翻回去,也因此容易被其他肉食動物攻擊。」

雖然台灣的海龜環境又不同於一般熱帶,被肉食動物和人類捕食的機率低很多,但卻會因為產卵場域的限制,海龜之間產生競爭,或因周期性產卵,自己破壞了小海龜的孵化。

產卵有周期

年上岸9次

「海龜產卵有周期性,每產一次卵,休息十一至十四天又會再來,一年最多上岸九次,但因為爬行慣性是直線式的,蘭嶼只有很小的空間能產卵,一小塊地要容納五十窩龜卵,不只後到的海龜可能挖掉前面海龜的卵,同一隻母龜還很健忘,會挖掉自己埋好的窩,所以孵化率降低許多。」

喜歡接觸生物、汲取動物習性、熱愛保育,是洪博彥的性格寫照,不過現在的他,並不僅僅是一位綠蠵龜(海龜)解說員,海龜印符公司推動的生態旅遊比較著重教育層面,所帶的營隊更將時間花在落實環保上,例如不用一次性的餐具和盥洗用具,學會垃圾減量和資源回收、使用有機清潔劑等,並勸學員不要把貝殼、珊瑚礁和木頭帶回家。

別再撿貝殼

沙灘會消失

洪博彥說,貝殼、珊瑚礁是沙灘組成的主原料,遊客因為喜愛而把它們帶回家,又於多年後丟棄,這樣的行為,可能讓一個沙灘漸漸消失,讓依賴沙灘生存的生物也瀕臨絕種,例如寄居蟹不再寄居在貝殼中,出現拿筆蓋當家的笑話,那其實是很悲哀的。

與其把資源帶回家,為什麼不現在放回去?而把不屬於自然的人造垃圾帶走?所以公司還有項服務,是幫民眾處理曾經從沙灘上帶走的「紀念品」,幫它們重返自然懷抱。

「我們提倡的環保,沒什麼特別,人人都會做,可是要我們關心海龜,當下也許可以,回去之後呢?做不到啊!若不天天與海龜為伍,如何長久關注牠們,進而落實環保,把環境變好?」想通了這點,洪博彥毅然決然轉換跑道,不論是帶領義工研究,或當環境保護策畫者,他都無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