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閱讀才是社會的基石

 |2010.12.20
3192觀看次
字級

今年是《科學月刊》創刊四十周年,建國中學學生成立閱讀志工計畫,到台北縣三峽國小、大埔國小、建國國小三所偏遠小學,帶領小學生閱讀科普書籍,盼平衡城鄉差距;更希望借由閱讀開啟這些偏遠地區小學童們的閱讀興趣,因而產生出傑出的科學家。

本月九日至十四日天下雜誌特別主辦了『二○一○國際閱讀教育論壇』 ;同一天公布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台灣學生「閱讀素養」排名二十三,在亞洲區排名落後,輸給第一名的上海、第三名的香港、第四名的新加坡、第五名的日本和第六名的南韓。

台灣一直未能正視現在年輕人愈來愈不讀書的危機,政府部門只重視經濟指標的數字,完全輕忽閱讀指數。經濟的起伏是一時的,閱讀的崩壞是千秋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引用一項研究數據,每投入一美元推動孩童閱讀素養,將可替國庫省下七至十美元的金錢。專家解釋這個數據並非意指透過閱讀素養的提升,能讓美國學童長大後成為成功的商人,而是閱讀素養會讓犯罪率下降、貧富差距縮小後,社會成本的支出隨之減少。

美國賓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丹尼爾.華格納也引用大量數據證實閱讀素養和國家經濟發展間的緊密關係。他指出,閱讀素養表現較佳的成人,通常從事白領專業工作;閱讀素養較低成人,則多半隸屬藍領勞動階級。此外,在公共健康、犯罪率、貧富差距等各方面,都和閱讀素養脫不了關係。

當一個社會的父母都忙於賺錢,當各個政府部門都忙於經濟,當一個社會都崇尚物質,讓孩子與各式各樣的新興電子機器為伍,在精神領域造成巨大的缺口,在文化領悟造成巨大的轉移現象,在心靈養成造成巨大的空虛,在行為認知造成巨大的幼稚,於是形成一種淺薄貧乏的社會氛圍。一切社會亂象都從這裡開始,包括拜金、暴力、人際關係疏離、家庭倫理失調、機器祟拜迷失、社會系統錯亂。所以當孩子不樂於親近書,這是一種社會心理與價值建構的危機。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對於閱讀的定義是「理解」、「運用」、「反思」、「投入」,所以上課讀教科書並非「閱讀」,台灣出版業看起來蓬勃,但是致富求財的書、健康指引的書、算命卜卦的書等,總是佔據熱門暢銷書排行榜,這並非有價值的「閱讀」。閱讀不一定要「厚重」,不一定要「文以載道」,只要能夠讀出一種淵博的趣味,讀出一種寬闊的視野,讀出一種共鳴的內涵、讀出一種心性品味,就是有價值的閱讀。只要怡情養性、博學廣識、與書共鳴、與書對話,總比整日沉迷在電動玩具中,或者流連在電腦遊戲中有益身心。

我們必須承認人人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卻都不能認真去面對孩子不讀書的現象,甚至有意無意的故意忽視。因為這是一個速食社會,大家都努力於馬上可以看到成果的建設;而閱讀是心靈的建設,長期且不易呈現成果,但是唯有閱讀才能養成波瀾壯闊的心靈、養成遠見真知的視野、養成剛健美善的精神、養成成熟正直的行為,這才是社會永恆的基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