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龍顏碑〉立於南朝宋大明二年(四五八),晚〈爨寶子碑〉五十三年。這兩塊碑屬於同時代的作品,書法界將兩者合稱「二爨」。
元人李京《雲南志略》及明代正德《雲南通志》已有記載,至清代阮元父子重新訪得,之後才大顯於世。
碑文追溯了「爨」氏家族的歷史,記述了「爨龍顏」的事蹟,為後人提供爨氏家族及南北朝時代,雲南地方的歷史研究資料。
碑文記載,爨氏的祖先,最早為顓顒,戰國為郢楚,漢代為班固,迄漢末「采邑於爨」以為姓等云云。
〈爨龍顏碑〉碑文為族人「爨道慶」所作,詞采富麗,慷慨清音,例如碑文頌曰:「巍巍靈山,峻高迢遰;或躍在渆,龍飛紫闥。邈邈君侯,天姿瑛哲,縉紳踵門,揚名四外。」文筆凝煉,富於感情,反映出南朝時期南中知識分子的文學修養。
南朝辭采豔麗,《子夜歌》和《子夜四時歌》是南朝民歌的集大成者,也是古代民歌裡情詩一類的翹楚。《子夜歌》的春歌第一首:「春林花多媚,春鳥意多哀。春風複多情,吹我羅裳開。」明轉出天然。
此碑氣魄雄渾,結體以方整為主,跌宕恣肆,但轉折處已使用圓轉筆法,筆畫渾勁,變化豐富,意態奇逸,在眾多碑刻中不失自己的獨特面貌。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中列神品三種,此碑為三種之首;謂為「雄強茂美之宗」。並形容為「若軒轅古聖,端冕垂裳」。又說「如昆刀刻玉,但見渾美;布勢如精工畫人,各有意度,當為隸楷極則。」
清代碑學風行以後,此碑和〈爨寶子碑〉一併受到書法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