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大陸不少湖泊有藍藻過多的問題,使得水質汙染更嚴重,現在除了生態清除,「機器魚」也派得上用場。
為了清除藍藻危害,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專家,最近研製成功「大型仿生式水面藍藻清除設備」,這項設備像一條機器魚一樣大口「吞」進含有藍藻的髒水,然後「吐」出清澈的優質水。
參與研究的研究員李文朝表示,鰱魚等魚類用嘴巴吸入水後,將藻類和浮游生物等過濾出來作為美食,再將清水從鰓中釋放出來,這套設備的設計原理就來源於此。
這套設備可以每小時零點五公里的速度行進,分離汲取表層五公分富含藍藻的水層,汲取流量可達每小時一千立方公尺,肉眼可見的藍藻分離率達百分之百。
這套設備已在巢湖市水源保護區進行測試,並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技術性能測驗,未來將大量投入使用。李文朝指出,這套設備不僅清除藍藻效率高,由於沒有使用任何化學生物以及礦物金屬製劑,藻漿的後續利用將更加環保。
近些年,太湖、巢湖流域等水面大面積藍藻汙染頻發,李文朝說,藍藻是像細菌一樣的原核生物,繁殖非常快,隨著大陸農業和工業發展,水體的富營養化不可避免,研究如何分離、淨化、清除藍藻,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