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素製成美容劑

文/穿山甲 |2025.09.03
103觀看次
字級
圖/Julia Chou

文/穿山甲

談起毒物似乎總與傷害畫上等號,大家都是避之唯恐不及。肉毒桿菌就是一種危險的存在,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中,亦能在保存不良或醃製不當的食品中發現,在缺氧環境下生長,可以產生致命毒素。諷刺的是,這種可怕細菌所產生的毒素,竟在科學家手中搖身一變,成為現代醫美最炙手可熱的除皺商品。

肉毒桿菌 致命毒素

肉毒桿菌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中毒後會侵害神經系統,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顏面神經麻痺、瞳孔放大、視力模糊、吞嚥與講話困難等症狀。其毒素源自肉毒桿菌於細胞內生成的「前體毒素」,原本沒有毒性,但在肉毒桿菌凋亡後,前體毒素會被游離出來,並與腸道中的胰蛋白酶或其它蛋白酶作用,從而激發出毒性。

這種毒素的作用機制,在於干擾神經與肌肉之間的訊號傳遞,具體來說是阻止神經末梢釋放乙醯膽鹼。乙醯膽鹼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可在人體中自然合成,肩負起神經系統訊號傳遞與調節的重責,釋放訊號後可讓肌肉收縮作動。

一旦乙醯膽鹼的釋放被毒素阻斷,活躍的肌肉便會進入放鬆狀態。目前常見的肉毒桿菌毒素被分類為8種,其中4種對人類有毒害,剩下4種對特定動物有毒性。常見的毒素屬A與B兩型,又以A型最毒。以60至70kg的成人為例,其吸入半致死劑量僅需0.24至0.28μg,比曾經造成日本地鐵數千人傷亡的沙林毒氣,還毒上數萬至數10萬倍,是已知的最強毒素之一。

然而,這種令人聞風喪膽的毒素,卻在1980年代被一位美國眼科醫師發現,可以用來治療斜視。他以A型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到眼外肌以削弱肌肉,藉以作為手術矯正的替代方案。如今肉毒桿菌毒素被用來作為醫學美容的針劑,通常這種針劑都經過嚴謹的純化與稀釋,其劑量被有效控制在致死量的約1%左右,確定安全無虞下才會施打在患者身上。術前與術後都需要經過專業醫師評估人體狀況,以排除懷孕、罹患肌肉無力、藥物過敏、免疫異常等患者使用。

放鬆肌肉 撫平皺紋

一開始毒素被用於治療肌肉紊亂或痙攣等狀況,阻斷控制肌肉的神經訊號,藉以減緩肌肉問題

,後來被發現

在消除面部皺

紋的效果非常

顯著,緊接著

被迅速推廣到美容醫療上。

一般皺紋有兩種,一種是動態紋,來自表情動作反覆牽動皮膚與肌肉,例如抬頭、皺眉、瞇眼等動作造成的紋路;另一種則是靜態紋,與年齡增長、皮膚老化、膠原蛋白流失有關。

肉毒桿菌毒素的主要功效正是針對動態紋。當它被注射進如額頭、眉間或眼角等常活動的肌肉中時,這些肌肉會因為失去神經訊號而暫時癱瘓,使表皮不再因肌肉牽動而產生摺痕,從而達到撫平皺紋的效果。

除了撫平皺紋外,毒素也能用於瘦臉與瘦小腿等目的。適當放鬆這塊肌肉能讓臉型看起來更為柔和,對於小腿肌肉發達導致腿型粗壯者,放鬆腓腸肌則能改善腿部線條。毒素還可以用來抑制腺體分泌,進而治療多汗症,抑制腋下、手掌等部位的汗腺分泌。肉毒桿菌毒素的效果通常只能維持4~6個月,之後肌肉會逐漸恢復原有功能。想要維持效果,勢必要定期補打。然而,過度頻繁或長期注射,會導致肌肉過度萎縮,影響臉部自然表情,產生塑膠臉的感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