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福報佛學院的讀者們,看到今天的課文,您做何感想呢?我先想起佛陀在《阿含經》裡告訴我們對財富的分配:「一施悲和敬,二儲不時需,三分營事業,四分日常用。」也就是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獻,十分之二儲蓄,十分之三生財,十分之四日常開銷。這來自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的教導,多麼人間化啊!
其次,我想起了股神巴菲特及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他們在美國成功發起「贈予誓言」(The Giving Pledge)募款活動,廣邀美國富豪在生前或死後捐出至少一半財富,從事慈善公益活動,獲得熱烈迴響後,也前進中國,希望可以喚起中國富豪的熱忱。結果如何不須我在此多言,但為什麼大陸百億富豪這麼多,反應卻這麼冷淡?
我相信在前往中國之前,他們二位應該分析評估過中國的民情才對。中國經濟起飛,但道德的恢復還沒跟上,在「上下交相利」的背景下,人們怎麼有信心把財富交給相關組織去運用呢?另外,中國人傳統上「留財於子孫」的價值觀,恐怕難以撼動。對苦怕了的中國人來說,要找出像清代名臣林則徐所說:「子孫若我,要錢幹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若我,要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有這種觀念的人,恐怕是更難了。
假想巴菲特跟比爾蓋茲也到台灣舉辦「贈予誓言」募款活動,結果又會如何呢?也許您會說:「我們只是小老百姓,這種國際級的大事輪不到我們操心。」百億捐款的事也許是吧,但不是所有國際級的都事不關己喔!拿十一月要開幕的「國際花卉博覽會」來說吧,這幾天還在做開幕前的試營運。在我看來,這是對「花博」的測試,同時也是對台灣人民的素質做測試呢!
大陸上海舉辦「世博」,連計程車司機都要學國際禮儀及英語,日本名古屋辦「花博」,是全日本人的榮耀,現在好不容易台灣爭取舉辦「花博」,有多少人準備好歡迎世界各國朋友的到來?有多少人真心希望「花博」辦得好,為台灣加分?試營運第一天的疏失,管理部門在第二天就處理好,但我們台灣人的水準呢?如果要等到世界友人來為我們測試,還真是有點冒險呢!
衷心提醒福報佛學院的讀者們,通過今天的課文,學習管理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有形財富;同時也不忘提升「生也帶來,死也帶去」的無形財富,那才是真正跟著我們出生入死的人的素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