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座種子銀行如今可能遭遇到拆遷的命運了。這個種子銀行位於俄羅斯聖彼德堡,裡面保存著在這個星球上出現過的每一種植物,然而當地法院的一次判決,卻使它的未來成了未知數。
政府計畫蓋房子
法院日前同意,將這個收藏有最古老種子和植物的巴甫洛夫斯克試驗站(Pavlovsk Experimental Station)的土地,交給政府的房屋發展基金會管理,該基金會希望在這片土地上建造房屋。
儘管種子銀行可以很快找到夠大的土地,然而,試驗站搬遷起來非常困難,因為大部分物種都種植在地上。農業專家表示,要將這些作物移植至少需要花上幾年。
早在一九二六年,俄羅斯科學家尼科萊‧瓦維洛夫(Nikolai Vavilov)就率先提出建立「種子銀行」的想法,並在巴甫洛夫斯克試驗站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種子銀行。
活種子種在戶外
他假設有一天地球上發生毀滅性的災難,倖存的人類就可以取出預先存放的種子,重新耕種。全世界大約有一千四百個種子和植物保護中心。
巴甫洛夫斯克試驗站保留著許多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植物種子,試驗站站長費奧多爾‧米可哈維克(Fyodor Mikhovich)說:「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外國科學家,包括中國、美國、丹麥、瑞典,都時常需要我們提供一些特定的種子,讓他們在培育新品種的篩選過程中使用。」
世界其他地區的種子銀行,通常以乾燥和冷凍的方式保存種子,但巴甫洛夫斯克試驗站將種子保存在戶外,是貨真價實的「活種子」。該試驗站也是歐洲最大的水果和漿果農田銀行,並種植了一百多種不同的紅草莓和醋栗,以及數百種蘋果、梨、李子。
科學家餓死保護
科學家警告,如果這些原始種子的基因型被破壞,俄羅斯的糧食安全狀況將更加糟糕,同時危害到的不只是俄羅斯,而是整個世界的安全。
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創辦的「全球農作物多樣化信託基金」(Global Crop Diversity Trust),自該試驗室受到威脅以來,一直努力試圖拯救這些種子和作物。該信託基金是一個糧食安全性群組織,他們敦促民眾向俄羅斯官員懇求。總統或總理的命令可以阻止該房屋發展計畫。
巴甫洛夫斯克試驗站以前也曾受到威脅。二戰期間,德國軍隊包圍了聖彼德堡(當時稱列寧格勒),不少科學家拚命保護這些種子和植物—即使不斷有人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