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為宣導「路平專案」,在林森北路舉辦「路平嘉年華」,讓大家在馬路上打保齡球、高爾夫球及花式溜冰,感受道路平坦的舒適感。
市長郝龍斌表示,北市已建立一套鋪路的標準作業流程,照著這樣的程序鋪出來的道路,保證「平坦紮實」。
真的嗎?筆者住在南港區研究院路,附近一條小馬路昨天刨除銑鋪,完工後筆者開車經過,發現人孔蓋凸出路面甚多,感受不到「平坦的舒適感」;另外,我也觀察到,左右兩個車道接縫處,明顯有一條線,兩邊就是不一樣高,雖然差異不大,但就是不平整。
其實,台北市忠孝東路是最早實施「路平專案」的幹道之一,人孔蓋也並沒有完全與路面無落差。
林森北路會不會是施工單位特別鋪得好,讓郝市長去打保齡球?郝市長要不要「微服出巡」,自己駕車在台北市「跑透透」,看看其他馬路是否也一樣平整?
郝市長所謂「鋪路的標準作業流程」,也許的確是完美作業流程,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施工單位是否真的照此去做?即使有,工人若態度馬虎,成果恐怕也會打折扣。
網路上曾流傳一篇文章,以文圖對照方式,說明日本人如何刨除銑鋪馬路,讓網友感嘆「日本能,台灣不能」;台北市的作業流程也許是仿效日本,但問題可能在於民族性,日本人做事一絲不苟,即使無人監督,也鮮少「昧著良心」做事,台灣呢?
郝市長想在民國一○三年時,台北市的道路品質比紐約、倫敦好,還要超越東京,我想,郝市長要先做到的,可能是加強監督、驗收吧。
杜力華(台北市/金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