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基金會徵選到泰北做志願服務的小義工,報名實在太熱烈,讓基金會不得不細細篩選;一群國中畢業、滿心期待出國的明道學生,就是這次服務團的主角,儘管報名的主意來自父母,但像應屆畢業生鄒礎繁說的:「我們常被形容為天之驕子,所以爸媽希望我們去泰北體驗生命的不同點。」沒錯,爸媽別有用心;當他們到泰北擔任小老師後,才知道這趟旅程有多震撼!
規畫上課內容
學生熱情回應
相較於馬來西亞服務教育學習團,泰北服務團辛苦許多。團員陳定國說,這個暑假,他們的任務是到泰北的滿星疊大同中學和復興小學教書,出發前就開始無止盡的忙碌,為自己的第一堂課畫海報、專研課本、想著如何讓上課內容有趣而不單調;行前準備如同打仗,好在當地學生看著他勤奮上課,也熱情回應,一來一往很精采。
張宇彤說,看到破舊教室和沒校門的學校,慶幸自己活在台灣。教學時,孩子爬上屋頂,氣到要他下來還被打,「像我這種城市小雞,怎麼可能打得贏山中小野雞?」但張宇彤沉穩地說,人生嘛,不多點崎嶇的路,就枉費走一遭了吧?感謝爸媽給這麼特別的畢業禮物。
貧苦卻很上進
是進步的動力
雖然小孩子很皮,教學不易,但服務結束後,更多的是難忘與甜蜜。許凱程說:「我是教幼稚園的,那裡的小孩很可愛,小朋友非常好學,一寫好作業就立刻叫我改,我批改時,他們就用純樸的神情,伴著天真笑容,用青澀的中文說,『老師我寫好了,這樣可以嗎?』當下心頭一震,覺得他們雖然困苦,卻很上進,我感動得差點掉淚。」
林怡君體會又不同,她說,泰北的小朋友雖然貧困,卻很懂事,由於爸媽忙於農事,所以他們凡事都學會自己動手,很小就會照顧自己;也因為貧窮,對學習有強烈的企圖心,相信「貧窮就是進步的動力」,感覺他們一定會實現夢想。
一句謝謝再見
流下成長眼淚
談到服務心得,鄒礎繁將泰北生活描繪地更深刻:「我們到泰緬邊界四所偏鄉小學參訪,徹底衝擊我們心靈,嘟嘟車的黑煙混雜著漫天塵土;同伴緊緊靠著,在三十四度的高溫下沒人抱怨,從前在學校,冷氣少幾度都會拚了命抗議,在這裡,我們竟安然處之;生活的不便是難以想像的,但這或許是爸媽希望我們領悟的生命差異吧。」
離開的時候,大小朋友相擁,當學生對老師說最後一次的「謝謝老師!」老師也對學生道出最後一次的「小朋友再見!」陳定國說:「大家都哭了。」如今的他們,才是真正的長大。更多心得可瀏覽:http://mdvolunteer.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