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可能認為,與心智障礙者相處是件麻煩的事,更別說是長期相伴了,不過立志投入社服界的杜怡果可不這麼想。
年方二十五、六的杜怡果,護專畢業,在醫院的精神科工作一陣子後,對檯面下太多不合常規的制度和人際互動感到厭煩,由於喜歡照顧病人、與孩子相處,毅然決然選擇進修社會工作系,如今在讓心智障礙者寄宿的心路基金會金龍發展中心擔任社工員。
和心智障礙者如唐寶寶、自閉症、智能障礙者相處,認識他們的世界和語言,讓杜怡果每天都有驚喜,「你們很難想像,兩名智能障礙者聊的話題是什麼!有次孩子竟然在比誰的障別重?以此自娛,聽得我頭上冒出三條線。」她說。
社福團體近年都在探討老化議題,因為心智障礙者的老化速度比一般人快兩倍以上,當他們年屆三十,身體狀況就已經是六十歲,而杜怡果原本認為只有社工會替孩子操這些心,誰知道一次巡房,兩名孩子睡前竟有非常「嚴肅」的對話:「有天我們都會老。」、「其實我現在就覺得自己很老了。」
「什麼時候,這些孩子竟然長大了?」經由長期的陪伴,杜怡果發現,自己和現在的社會,對他們的觀感有多不足!當然,除了讚揚他們終於懂得世故,卻也有令她發火的時候:有的孩子不懂表達內心想法,想告訴對方自己很開心,就用推的、拉的、扯的,講也講不聽,其他孩子不能理解,就氣得以為對方是故意找碴,所以他們之間偶爾會發生扭打。
杜怡果看到那樣的拉扯,氣得大罵:「這是一個家!你們是好朋友!懂不懂?」那兩名唐氏症寶寶被老師的口氣嚇到了,卻也意識到吵架是不對的,他們手拉手、抱在一起哭著說:「我們以後要相親相愛。」
雖然杜怡果事後反省自己的口氣,但她也有感觸:「如果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都能這麼單純,化解仇恨只要一個擁抱,絕對會和平。」與他們相處,杜怡果覺得,生活因此變得特別真誠,只要一感到工作疲乏,就跑去和他們勾勾手、擁抱,就能補充戰力而且「天天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