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對一般人而言,扮演什麼角色?又會是什麼樣的地方?對啟明志工周美君來說,既是一家四口最甜蜜的回憶,也是充滿震撼與驚喜的地方!在啟明圖書館服務十二年的她,歷經喪夫和志工夥伴往生之痛,但圖書館從來不被她認為是傷心的所在,反而是最深情的寄託,兒女若要找她,她幾乎都在圖書館。
周美君曾和先生在啟明圖書館當志工,當兒女還只上幼稚園的時候,一家四口就會到圖書館為視障者服務,後來先生因病去世,她卻更懷念在圖書館的時光,連兒女都記得曾和爸爸一起來做公益,所以每到寒暑假,一家三口仍會來奉獻,她說:「我想將先生沒完成的部分一起做完。」
最令她印象深刻、動容的,是一次與志工夥伴的互動。
每天,圖書館各組別,固定有三名讀報志工輪班,三年前她服務年資滿九年,更資深的志工因故請假未到,只剩她和一位剛來服務不久的志工,那位志工胡伯伯雖然年資淺,卻也六十多歲了,恰巧台北市政府出版的雜誌《台北畫刊》來訪問,資深的周美君把登上媒體的機會讓給他,胡伯伯很高興,也很感激。
不覺得做了好事的周美君,只認為反正自己行事低調,如此又能讓人歡喜,兩全其美,沒想到隔周,胡伯伯不再來服務了,打電話關心才知道,訪問完回到家兩、三天,他就突然昏迷過世,家屬在告別式上分送給親友的就是《台北畫刊》介紹胡伯伯做公益的事蹟;在他臨終前,讓大家知道他是如此熱心奉獻,對家屬來說是無比的光榮和慰藉。
一生就出名這麼一次,而這份榮耀不只是因為加入公益服務,還是認識了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個讓出來的機會,對胡伯伯和周美君而言,奉獻,具有難以言喻的美妙,能看見世間種種的動人奇蹟,也因此更珍惜周遭得來不易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