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近年由細菌引起的肝臟發炎、化膿、甚至形成膿瘍病例增多,「肺炎克雷白氏桿菌」是最常造成肝膿瘍的禍首,醫師提醒肝膿瘍病人初期像感冒,若多日發燒,特別是糖尿病患應多注意。
一名四十歲男性因連日發燒就醫,起先以為是尿道感染,先以抗生素治療,住院四天後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是肝膿瘍,趕緊轉至大醫院。
三總感染科主治醫師葉國明說,「肺炎克雷白氏桿菌」跟大腸桿菌是腸道中最常見的細菌,可能感染肝臟、引發肝膿瘍,且初期多是發燒、寒顫等類似感冒症狀,多數病人一開始不以為意,往往也必須依賴腹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才能確定診斷,除抗生素治療,須經皮穿刺引流膿瘍,若嚴重時,必須切除感染的肝臟部位。
除了肝膿瘍,甚至可能經由血液傳播到眼睛、腦部,引發眼內炎、腦膜炎,膿瘍破裂會引起腹膜炎,甚至心包膜炎,十多年前較難提早診斷,致死率還不低。葉國明說,過去肺炎克雷白氏桿菌肝膿瘍病患,一個月頂多一、二人,現在至少有五、六人,且半數是糖尿病患。
肺炎克雷白氏桿菌的「莢膜」像是細菌的「盔甲」,讓人體白血球無法吞噬、消滅細菌,三總、榮總及國衛院合作研究肺炎克雷白氏肝膿瘍,發現決定性的基因「megA」,與該細菌的莢膜生成有關,該研究今年四月刊登於國際著名《感染症》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