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五月份衛生署代表團將在世界衛生大會交流新流感防治成果,署長楊志良昨在防疫總結記者會表示,四分之一的國民接種了疫苗,使得因新流感導致的死亡率,排在所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第三低,這項成果是「民眾的勝利」。
然而疫苗高接種率,也因劉小弟疑似疫苗致死而出現前所未有的緩打潮,防疫人員忍受民眾批評「疫苗殺人」的壓力,回首這段過程,疾病管制局長郭旭崧語重心長表示:「劉小弟、防疫人員都是B19微小病毒的受害者。」
楊志良指出,國內能度過H1N1新流感的衝擊,有賴於民眾配合防疫政策,加上有疫苗可使用,因此可以在大流行爆發之前,單日完成五十萬劑接種、其中國中以及國小學童接種率高達七成五,有效阻止新流感的傳播與危害。
雖然隨著疑似不良反應與死亡案件出現,疫苗的安全性受到質疑,不過統計顯示,接種後不良反應的發生數低於背景值,通報的四十六件死亡案例、有三十九件完成救濟審議,沒有一例的死因與疫苗有關。
其中劉姓醫師質疑愛子因疫苗致死一案,是引起疫苗緩打潮的主因,郭旭崧表示,包括美國CDC(疾病管制中心)上個月提供的正式病理報告,所有證據都指向劉小弟死於B19微小病毒引起的噬血症候群,雖然劉父幾度投書稱B19病毒致命很罕見,質疑事後安插一個病名,但郭旭崧強調早在去年十二月劉小弟的病歷上,會診的知名小兒科教授李慶雲就曾懷疑是B19病毒。
「用科學證據還原真相。」郭旭崧指出,釐清疫苗疑慮必須靠證據來說話,速度沒辦法那麼快、然而防疫又必須搶時間,這次緩打潮經驗,也讓疾管局體認要更加強公眾溝通。
張峰義接疾管局長
郭旭崧五月將卸任疾管局長,改任衛生署駐美代表,衛署證實新任局長一職,將由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專長感染與免疫的張峰義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