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影冥思集】「絕對正確」是最大的惡--為巴比祈禱Prayers for Bobby

陳念萱 |2010.04.11
915觀看次
字級

「我」,有許多面向不為人知,甚至,偶若驚鴻一瞥,連自己都非常陌生,而誤以為這是「病」。但若非「科學」的具體認知,這原本並非是「病」的毛病,很可能演變為更可怕的病。

教會信仰與道德的勢力,在歐美深入人心而無遠弗屆,從十五世紀延燒到十九世紀才徹底止息的獵殺女巫事件,便是男人為鞏固主導知識與權力的地位,而濫用神權來控制女人的公審,並執行殘酷的懲罰;但更令人不可思議的,卻是事件發展過程,暴露了女人們求生存的無知和愚蠢,造成益增惡化的恐怖結果。

改編自真實故事的《為巴比祈禱》,發生在非常幸福和樂而虔誠的基督教家庭裡,天生性傾向異於常人(多數人)的受寵么兒,未能走上人人期待的「完美」形象,無法壓抑自我來滿足眾望所歸,於是,最疼愛家人的母親,以強制性的「祈禱」試圖感化、甚至「治療」這種無法言喻的病:同性戀。

電影的開場很溫馨,也很巧妙地凸顯了主人翁的傳統家庭寫照。老奶奶永遠不公開人盡皆知的年齡,生日宴上,照舊尖酸刻薄地挑剔著孫女們贈送的禮物,唯一受寵的么兒,是祖孫三代七口人家心目中最「完美」的人類,人見人愛。漂亮、聰明、善良又幽默而貼心,還能有更多的優點嗎?但全能的上帝總喜歡跟人開玩笑,在這全然完美的生活裡,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等待導火線的引燃。

失去愛兒的母親瑪莉葛瑞斯,沒有就此放下對上帝的信仰,而是重新尋找上帝的旨意,去認識自己拿著《聖經》批判的同性戀,發現了這樣一句:「神,若真愛你,就會無條件地完整接受原來的你…」

她釋放了自己對「善」的堅持認知,她釋放了愛兒「有罪」的桎梏,釋放了令人窒息的愧疚,走上街頭,支持無數的愛兒,為他們作自己的權利而付出最直接的真誠撫慰。

原片名《Prayers for Bobby》指的恰恰是母親為愛兒所付出的無數祈禱,都是條條框框的既定法則,先設定好前提,然後再給人診斷病症甚至定罪,一張張地四處張貼在眼前,直到你俯首稱臣或宣告投降。

因為愛,至親都很樂意舉白旗,只可惜,唯獨天性是無法更改的;如果僅只是說謊或懶惰這種家常小過,任何母親的一滴眼淚都能挽救,但性別,恐怕真的只能進天堂時再去問上帝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