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正為了健保費用上漲問題爭論不休,而基隆一位罹癌賴姓婦人因積欠數萬元健保費被鎖卡,無錢就醫身故。媒體報導,健保局對婦人沒有健保而未能就醫,難以理解,因為該局對經濟困頓者提供多項救濟措施,但婦人未提出申請。我們認為,這就是問題的癥結,為何婦人在最需要外界協助時,未能獲得協助,健保局有必要查明,並避免類似悲劇再度發生。
健保局強調,民眾不必擔心因為積欠健保費而無法就醫,即使沒有健保卡,照樣可以看病。然而,這項政策在執行上可能有很大的偏差,據賴姓婦人家屬向媒體表示,曾多次向健保局爭取開卡,卻不得要領;婦人因為被鎖卡,家人無力負擔龐大醫療費用,結果病情快速惡化。
景氣不佳,無力繳健保費的人增加。據行政執行處統計,去年新增健保欠費案共四十三萬八千多件。我們關心的是,這些無力繳納健保費的民眾是否被鎖卡,而他們在被鎖卡之後如何就醫,醫院又是如何處理沒有健保的病患,健保局是否有專人協助對這些最需要幫忙的弱勢者。
賴姓婦人的遭遇,並非唯一個案。媒體報導,高雄一名失業蘇姓男子騎自行車被撞倒受傷,肇事者逃逸,他被救護車送到醫院急救;由於先前積欠數萬元健保費,院方竟不顧他有骨折,把他的病床從急診室移到門邊,不聞不問。
另一個案發生在彰化,一名何姓貨車司機,積欠健保費三萬多元,結果被鎖卡,看病必須自費;他努力還款,最後剩下一萬多元,向行政執行處申請分期繳納,希望每月攤還一至二千元,卻遭拒絕,該處要求只能分二期,即每期攤還五千元。此案經立委出面協調,最後當事人才獲通融,可以每月攤還一至二千元。
從這些案例可以發現,民眾如果沒有健保卡,想要看病,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以賴姓婦人的例子來看,當她被鎖卡時,病情已非常嚴重,如果醫院或健保局告知相關的救濟管道,家屬還會求救無門嗎?當民眾無力繳納健保費時,健保局除了鎖卡,是否主動告知可以申請分期攤還或紓困貸款?如果健保局主動提供協助,還會發生像賴姓婦人這樣的悲劇嗎?
台灣的健保制度曾被國際知名經濟學者讚揚是非常好的制度,但令人汗顏的是,在這麼好的制度下,竟然還發生民眾無錢就醫最後病故的慘事。開辦全民健保不就是要讓人人都能獲得醫療照顧嗎?如今發生這樣的憾事,健保局有必要調查清楚,查明究竟在什麼環節出了問題,不能全部把責任推給無助的病患。
衛生署積極推動調高保費之際,更應致力於改善健保本身的諸多問題。我們認為,健保局對於積欠保費卻有醫療需求的窮人,本來就有責任主動提供及時的協助。對於把積欠健保費用的病患趕到門外的冷血醫院,必須明確給予懲處,瘺不可讓類似悲劇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