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為官者更要具備基本的誠信,否則難以取信人民。負責任的政務官應能深謀遠慮、勇於任事,誠實面對問題並努力突破困難,最重要的,必須言行如一,否則,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政客的鼻子變長了,很快會讓人看破手腳。
扁政府任內推動二次金改,限時限量要把公股銀行、金控公司數量減半,經過這些年來的調查,當年許多政商之間不可告人、汙濁骯髒的勾當終於浮現,回想當年陳水扁在總統任內信誓旦旦宣示金融改革,下台後卻因貪瀆案而身陷牢籠,對照他說一套做一套的行徑,令人感慨萬千。
一年多前,財政部重新啟動取消軍教免稅案時,曾宣示民國九十九年申報九十八年所得時適用。當時面對媒體的質疑,李述德部長曾堅定地說:「這次當然是玩真的,政府做事要負責,不負責就下台。」一年過去了,軍教免稅案仍只聞樓梯響,今年報稅季即將來到,李部長似乎忘了他曾說過的話。
在金融海嘯過後,政府稅收大減且債務餘額創下歷史新高,李部長上周在立法院又語出驚人地說:「中華民國的財政是最好的」,言下之意,目前我國財政健全,各界不必太擔心。如果政府財政真如李部長所言,大家都應感到欣慰,但多位財政學者認為財長的說法完全違背現實,事實上許多經費是以特別預算編列,排除在公共債務法之外,如果加總計算,政府舉債早就超過法定上限。
此外,就公共債務的定義,台灣一直未與國際接軌,審計部去年底曾把政府潛藏的負債加總計算,政府債務餘額高達十九兆七千多億元,遠高於目前財政部所揭露的四兆六千多億元。在這樣的情形下,掌管國家財政大計的財政部,再怎麼遲鈍也不能如此地「自我感覺良好」。
為了健全財政,財政部去年九月曾提出一項中長程方案,其中有關賦稅改革包括能源稅、房屋稅與地價稅、營業稅等項目都無疾而終。以實施能源稅、調高營業稅率為例,最快也要等馬英九連任之後,即民國一○二年才能實施。
五都大選前,財政部許多稅改方案包括取消軍教免稅、能源稅、房屋稅與地價稅等都被行政院喊卡,至於何時是推動的時機,李部長日前回答媒體時已改口說:「沒有時間表」。然而,一個無法落實的計畫再怎麼偉大,終究是徒勞無功。即使執政黨把所有改革都留到連任之後才做,也無法保證一定能夠連任。
從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到愛爾蘭,歐洲許多國家最近都因財政問題而焦頭爛額,台灣的財政尚未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早已亮起紅燈;掌握最多資訊且最了解問題的財政部更須誠實面對,最糟的是忽視問題且粉飾太平。
馬政府上任兩年來,一直未能展現改革決心,更令人擔心的是,如果首長們說過的話連自己都忘了,老百姓如何把他們的話當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