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50年 熱情如火依舊

周慧珠 |2010.03.21
973觀看次
字級

「在我的文學生涯裡,我覺得在一九六○年與台大同學們創辦《現代文學》雜誌,最有意義了。這本雜誌對當時台灣文學起了啟蒙作用,提供一片園地,讓一批富有才情的青年作家恣意耕耘。一九九二年,重印這套雜誌時,我邀請那批早已自成一家的朋友們寫下他們與《現文》的關係,後來每個人都寄來了一段溫暖的回憶,現將這些珍貴的回憶收進《現文因緣》,雖然有幾位已經走了,可是我感到半世紀後大家因《現代文學》好像又聚會了一次。」

海枯石爛熱情與純情

一九六○年,就讀台大外文系的白先勇,自掏腰包,與王文興、陳若曦、歐陽子等系上同學創辦《現代文學》雜誌,開啟台灣六○年代的西方思潮啟蒙。

這個刊物始於一群台大外文系、南北社同學的同心協力,其後又有台大中文系新潮社同學的加入,提供了一個園地,給當時尚為新銳的作者們,披露了許多甚具實驗精神與風格創新的好作品,互相激盪,蔚為風潮……相當程度的繼承了夏濟安先生主編《文學雜誌》時期兩系合衷共濟的盛況。因此或者偏向現代主義文學大師的譯介;或者偏向以現代觀點對中國古典文學的重新檢視;但大家公認的最大成就,卻是提供了一個園地,給當時尚為新銳的作者們,披露了許多甚具實驗精神與風格創新的好作品,互相激盪,蔚為風潮……

雜誌除了譯介喬哀思、卡夫卡等現代主義名家,也網羅台灣初登文壇的重要作家,第一期刊出余光中、向明的詩,之後包括朱西甯、陳映真、王文興、於梨華、黃春明、王禎和、施叔青、林懷民、宋澤萊、黃凡、七等生等人都在這份刊物登場。

五十年歲月悠悠溜走,文學的時代況味迥異於當年……

今年二月五日,在誠品書店地下二樓視聽室,由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舉辦的《白先勇的藝文世界》暨《現代文學精選集》新書發表會,今日文壇重量級前輩,司馬中原、陳若曦、張曉風、李昂、向明、蓉子、管管、景翔等,正是當年的年輕作家,大家重聚一堂,原來是依序上台演講,結果是台上台下你一言我一語,按捺不住的昔時情懷,瞬間就把時空拉回半世紀前。

這樣的因緣,聽說是來自於台大中文系柯慶明教授「不可救藥的浪漫」,而也確實給與會者帶來了「不可救藥的感動」,當然,也期待激發年輕作家「不可救藥的熱忱」。

正如張曉風教授所說,《現代文學》是她窺見世界的一扇窗,看見一個群體在這塊土地上一起成長,一個字一個字寫下去。她引述曾在課堂上回答一個年輕學生,寫作到底是天賦、還是後天學習重要。她說最重要的是心中那把火,就像《現代文學》這群大學生,把一本雜誌辦到海枯石爛的那股熱情和純情,是這個時代難再見的了!

白先勇透露,當年瞞著家人從成大休學,重考台大外文系,緣起於當時他在台南的舊書店,發現台大《文學雜誌》前兩期,意外燃起他藏在胸中多年的文學火種,這把火又支持他創辦了《現代文學》。

「《現代文學》是我們理想熱情所寄託的地方,編輯這本雜誌,也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在《現代文學精選集》新書發表會上,白先勇笑容滿面地回味著,直呼:「啊,我全想起來了!」

當年,陳若曦在永康街的家,簡直成了小型的文藝沙龍。白先勇笑說,當年負責四處邀稿的陳若曦為《現代文學》的「PR(公關)」,年近八旬的司馬中原則說,當年他給《現代文學》寫了一篇稿子,竟沒拿到稿費。 他寫信去跟「名字很男性」的陳若曦要錢,說「你當掉褲子也要給我稿費!」結果陳若曦理直氣壯地回信:「我沒有褲子,只有裙子!」

被封為「現代文學的關門弟子」的李昂,十六歲時作品就登在《現代文學》上。李昂笑著說,當年姊姊把她的作品投到《徵信新聞報》,也就是後來的《中國時報》,領了六百元的稿酬,但是,她卻告訴姐姐,不要投報紙,要投《現代文學》。可見,躋身《現代文學》對當時的文學青年來說,是一種殊榮。

陳若曦回憶,當年為了籌錢,還去拜託美國新聞處處長認購雜誌。前幾年去菲律賓演講,讀者告訴她年輕時就讀過《現代文學》,她才發現當年藉由美國新聞處,雜誌傳播到這麼遠的地方。

精選集是精神的召喚

「那樣一個時代的回顧,那樣一種精神的召喚,才是重編《精選集》的真義!」柯慶明說。

《現代文學》雜誌第一個階段是從一九六○年到一九七三年,共五十一期,中間停刊三年;第二個階段從一九七七年復刊到一九八四結束,又出版二十二期,終於停刊。

為了讓《現代文學》風華再現,時隔五十年之後,由曾任《現代文學》後期編輯的台大中文系教授柯慶明擔任主編、台大出版中心出版,精選雜誌精采內容,推出《現代文學精選集》,包含小說三冊、散文一冊、詩一冊等,共五冊,其中包括了王禎和、施叔青、李黎的處女作。

柯慶明表示,近半個世紀之後,重新回顧:不但許多作者成為文壇的中流砥柱;許多作品亦早成為學院研究的經典。這些作者、作品自亦有專集可供尋索參閱;但由眾多作者、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精神、社會文化氛圍卻不易感知,尤其它們正處於中西融合,新舊交雜的關鍵時刻,是一值得詳加參照與反思開發的重要里程。因而深覺有精選部分作品,重出選集的需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