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學戒定慧,才能在五濁惡世的瀑流中脫身。圖/杜荷攝
舍衛國城內的大街上,有一位五官端正的青年,衣不蔽體,神情慌亂的狂奔著。阿難遇見了,叫住他:「年輕人!這樣的慌張,有什麼急事?」
「尊者!婆羅門說,如果想要生天,必須在十五月圓之日,赤身露體,身擦胡麻油,朝東疾走,遇到任何凶惡都不要避開,這樣就能生天了。我正在努力修行,希望能夠生天。」
「你想要生天,不如我陪你去問大智慧的佛陀吧!他會教導你生天的方法。」
阿難與青年來到精舍,佛陀問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於是阿難便一五一十地將事情原委向佛陀報告。
「佛陀!十五月圓日赤身露體向東疾奔,真的可以生天嗎?」
「阿難!一個沒有學過游泳的人投向瀑流,這人有生存的希望嗎?一個沒有學過御馬術的人,能夠騎在野馬上安然無恙嗎?」
「佛陀!那是不可能的。沒有學過游泳,投身於瀑流必定沒頂;沒有學過御馬術,要騎坐野馬,也必定摔傷。」
「阿難!在瀑流中要能得救,首先要學會游泳,就好比眾生在五濁惡世的瀑流中找到正確的方向,首先要有戒定慧三學,有了戒定慧做為調心的助緣,自然可以出離欲海。」
「阿難!八正道就是調心的方法,好比御者馴服馬匹一樣,馴服了的五根,可以為心王拉車,能起大用。」佛陀接著轉身對青年慈祥地開示道:「善男子!十五月圓,就如同我們內心沒有貪瞋痴的烏雲,心光能圓滿照耀。婆羅門要你把衣服脫光,這是要你把我執的鎧甲卸下,呈現我們本來的面目,婆羅門要你向前疾奔,是要你在修行道上心無旁騖,努力的精進,最後終能超越五欲六塵的五濁世間,到達禪悅法喜的天界。善男子!心中圓滿的明月,比天空的月圓更加重要啊!」摘自 《 佛教叢書 ‧ 佛陀 》
注釋:
五濁惡世:命濁,眾生因煩惱叢集,身心交瘁,壽命短促;眾生濁,世人每多弊惡,身心不淨,無法了達義理;煩惱濁,世人貪於愛欲,瞋怒諍鬥,虛誑不已;見濁,世人知見不正,不奉正道,眾說紛紜;劫濁,生在末法時代,饑饉疾疫刀兵等相繼而起,生靈塗炭,永無寧日。
三學:戒學,能防止人們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惡業;定學,能使人們靜慮澄心;慧學,能使人們發現真理而斷於痴。修此三學,可以由戒得定,由定發慧,最終獲得無漏道果,又名為三無漏學。
八正道:八種通向涅槃解脫之正確方法或途徑。正見,正確的知見;正思惟,正確的思考;正語,正當的言語;正業,正當的行為;正命,正確的職業;正精進,正當的努力;正念,正確的觀念;正定,正確的禪定。
五根:眼、耳、鼻、舌、身五根。
五欲:一、指染著色、聲、香、味、觸等五境所起之五種情欲。色是指美麗的色相;聲是指宛轉的聲音;香是指芬芳的香氣;味是指可口的味覺;觸是指種種舒適的觸樂。二、財欲、色欲、飲食欲、名欲、睡眠欲。
六塵:指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等六境。塵有染污的意思,能染污人們清淨的心靈,使真性不能顯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