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去年上任後,所發的第一份全球性賀詞,就是向所有慶祝「亞裔農曆新年」(Asian Lunar New Year)的人賀年。許多美國人被搞迷糊了,經過媒體解釋,才明白原來就是大家口中的「中國年」(Chinese New Year)。
事實上,「中國年」的名稱在美國行之久矣,改成「亞裔農曆新年」,說起來實在很拗口,但當局為了「政治正確」,不得不把農曆春節正名。
名稱爭議 吵了20年
農曆春節的英文名稱爭議,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爆發,華裔、韓裔、越南裔都慶祝同樣的農曆新年,但老美卻稱之「中國年」,這讓韓裔移民反彈相當激烈,讓當局意識到族裔的問題。
美國人之所以稱「中國年」,乃出於清朝大批華人跨海到美洲修鐵路時,華工過農曆年的習俗傳開,美國人於是稱該節日為「中國年」。早期美國亞裔以華人居絕大多數,「中國年」一枝獨秀。但在韓戰爆發後,不少韓國人跟著移民來美;而在越共打下西貢後,很多越南人以難民身分來美,每逢農曆春節,大家各過各的年。
華韓新年 順序又錯
隨著美國亞裔人口結構改變,韓裔社區漸成氣候,韓國人不滿「中國年」的情緒開始蔓延,因為這也是韓裔的新年。韓裔屢屢以行動發聲抗議,挑起文化和政治議題,越南裔則在旁搧風點火,目的就是要打到中國文化獨霸春節的傳統。
最常見的行動是,當「中國年」在中小學文化課程中大張旗鼓慶祝時,韓裔社區也不甘示弱地要求辦「韓國年」,韓裔媽媽帶著傳統大鼓、韓國扇子到學校表演,並和美國師生分享家製白年糕。
美國學校被煩得一個春節要過兩個年,最後乾脆合體為「華韓新年」,但韓裔不喜排名在後,要求改為「韓華新年」;後來有人喊出「亞裔新年」,又惹惱了日本裔、泰國裔等,因為和他們不相干。
幾年下來族裔不斷折衝,一些社團開始以「亞裔農曆新年」為共識,最後影響到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