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百年罕見的金融海嘯,全球景氣逐漸趨向復甦,台灣亦漸入佳境;經建會公布十一月景氣燈號亮出睽違已久的黃紅燈,主計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達百分之四點三九,對全體國人而言,多數經濟指標上揚,唯令人憂心的是失業率,尤其是中高齡失業族暴增。
拜低利率之賜,資金行情加上兩岸和平紅利的想像空間,台股去年底亮麗封關,全年漲幅高達七成八,全球排名第六,許多投資人露出難得的笑容。然而股市若要長期看漲,還是要有經濟基本面的支持,不能僅靠外資的拉抬,畢竟這些追逐短期獲利的熱錢來得快,去得也快。
經建會去年底公布十一月景氣燈號,由低迷已久的藍燈突然躍升為轉趨熱絡的黃紅燈,而且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分數達到黃紅燈的上限,再多一分就變成紅燈。但這是由於比較基期低的緣故,只能說是跌深反彈,所以,國人似乎不宜過度樂觀。
隨著全球景氣增溫,主計處預估,今年GDP成長率為百分之四點三九,恢復中度成長,平均每人GDP為一萬七千四百餘美元,為歷年新高。不過這項預估能否成真,仍有許多的變數。首先,出口仍是推動台灣經濟成長的主力,但今年的進出口能否如預期呈現二位數的高成長,牽涉到許多因素,例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是否順利簽署,及歐美各國的消費力道。
其次是內需市場。這次金融海嘯讓許多依賴出口的國家學到一大教訓,即經濟成長的動力不能只依賴單一引擎,除了出口之外,更必須發展內需市場。眼前的困境是,儘管景氣逐漸復甦,失業情形卻沒有明顯好轉,這些問題環環相扣,失業率若居高不下,內需市場很難有成長。
依主計處統計,十一月失業率為百分之五.九八,如果把想找工作而未找工作者加計進去,廣義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七.二四,受波及的人口高達一三七萬人。在這一波失業潮中,中高齡失業人口明顯暴增,以十一月為例,比上年同期增加六成二,為各年齡層之冠。未來兩岸洽簽ECFA之後,弱勢的傳統產業將更受衝擊,還有一批失業族需要輔導轉業。
馬總統在元旦祝詞中,把今年定位為「重振台灣經濟的關鍵年」,強調兩岸經濟合作積極展開,政府將加速鬆綁與重建。為紓緩失業壓力,今年重大公共建設將投入三千二百多億元,預估五年可創造一萬二千個就業機會。先不論政府行政效率的良窳,以政府目前救失業的方案與廣大、潛在失業族相較,顯然不足。在股市漲翻天,景氣復甦之際,卻有百萬以上的失業族生計面臨困境,這正是民怨的來源。
新年伊始,馬總統要求府院黨建置「民怨快速反應機制」,作為掌握民意、紓解民怨的平台。這項新機制的建立,出發點是好的,而百萬以上失業族的民怨存在已久,政府早就應該全力改善,不論有沒有成立新的機制,都應拿出具體的輔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