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以《法華經》的大白牛車(注{1})來譬喻十乘觀法,今詮釋其意涵:
從止觀的立場而言,觀現前的一念心,念念無非是法性實相,是名「第一大車」。念念觀心,現前一念心,乃無先無後,無始無終,無邊無際,此心具足空、假、中三諦,故以「其車高廣」之「高」來譬喻。現前一念心,具足十法界(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法界、修羅法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餓鬼法界、地獄法界),所以稱之「廣」。
以「眾寶莊校」譬喻一切眾生自性的功德,超越恆河沙數。故說:「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以,心外無法,法即是心。心是包括世間法、出世間法,以四正勤(注{2})止惡、修一切善,以願力來堅持,如釘鑷牢固,是為「周匝欄楯」。「四面懸鈴」:因心能普遍受應一切,以四無礙辯(注{3}),演說諸法,故謂「四面懸鈴」。「又於其上,張設幰蓋」:喻慈悲心,乃一切諸法中最上殊妙者,無法不包,無法不容。
「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佛說的三十七道品、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等,不與外道相同,名「珍奇嚴飾」。以四弘誓願,使修道之心不退,故說:「寶繩交絡」。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四攝法,利諸有情,皆令有情歡喜,成就無量福德,故為「垂諸華纓」。具足各種三昧,能起六神通,故是「重敷蜿蜒」。心性能動亦能靜,動不礙靜,靜不礙動,動靜一如,是為「安置丹枕」。
以四念處的智慧,破除凡夫執著世間是常、樂、我、淨的四顛倒,及二乘人執著出世間的非常、非樂、非我、非淨的四顛倒,是名「駕以白牛」。以四正勤能增長世間、出世間的善,是名「肥壯多力」。能遮止未生的惡令不生、已生惡的惡令斷除,使此二惡盡除清淨,是名「膚色充潔」。(待續)
注釋:
{1}大白牛車:法華經譬喻品所說三車之一。對於聲聞乘之羊車,緣覺乘之鹿車,而以大白牛車譬喻佛乘也。
{2}四正勤: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
{3}四無礙辯:(1)法無礙:於教法無滯。(2)義無礙:知教法所詮之義理而無滯。(3)辭無礙:於諸方言辭通達自在。(4)樂說無礙:以前三種之智為眾生樂說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