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水庫守護大台北都會區民生用水無虞。圖/許峰源
文/許峰源
台灣降雨空間、時間分布不均,短期內有極大降雨量;加上河川以中央山脈為分水嶺,多東西流向,流短坡陡無航運之利,暴雨時水流湍急,洪水挾帶大量泥沙,乾季時流量枯小。隨著人口成長、工商業繁榮,為滿足用水需求,在適合地方建造水庫以蓄豐濟枯,成為水資源供應的直接方法。
近年來,台灣各地經常出現缺水現象,唯獨台北市從沒有斷水困擾,這都要歸功於早年政府興建翡翠水庫,才讓大台北都會區民生用水無虞。
翡翠水庫提供大台北潔淨用水,興建之議起於一九七○年代初,台北都會區工商快速發展,民眾日常飲水量大增,導致夏季枯水期常發生缺水現象,而有建造水庫之議。翡翠壩址地質好,加上新店溪上游北勢溪水量豐沛,適合築壩蓄水,經過台北市政府勘驗,決定充作翡翠水庫興築地點。
水庫工程經先期規畫、可行性規畫、追加研究、定案研究後,確認壩址岩盤堅實,安全無虞,一九七九年一月行政院院會正式核定興建計畫。飲用水服務對象包含新北市與台北市民眾,並劃水源特定區,保障優質水源、水質、水量,範圍含括今日新北市新店、烏來、石碇、坪林、雙溪等地,區內民眾不得隨意興建、增建住屋房舍。儘管對當地居民形成限制,卻得以保護水源安全潔淨。
同年五月,台北翡翠水庫建設委員會成立,負責建設事業,由於工程龐雜,遂委託台灣電力公司承辦,中興工程顧問社設計監造,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工程事業處負責施作工程。翡翠水庫成為憑藉著國人一己之力設計、仰賴自身力量完工的第一座大型拱壩,見證了台灣水利工程的技術,實具有劃時代意義。
翡翠水庫開發目的,是為提供大台北都會區長期民生用水。最初規畫一般說是由台北市長林洋港所主導,實際上,一九七一年高玉樹任台北市長期間,市政府已委託中興顧問社及日本水道顧問株式會社辦理考察工作,實際勘測與研究後,提出新店溪有足夠水流量可以開發,研擬壩址以翡翠谷最為適合。
隔年六月,張豐緒接任台北市長,爭取中央援助水庫建設。台北市政府甫獲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補助,與美國美怡工程顧問、國際工程公司及台灣中興顧問社訂約,完成可行性計畫,決定在翡翠谷建置大型水庫,壩高一百七十公尺,分期施工,預計可解決大台北一九九一年以前的用水問題。
然而,許多團體因安全顧慮極力反對政府興建水庫,迫使張豐緒於一九七五年十月對外宣布台北不缺水,停止水庫興建工程,以弭平爭議。
一九七六年六月,林洋港從台灣省政府建設廳長調任台北市長,主持首善之都市政,在兩年多的任期內,著手興建翡翠水庫工程,堪稱創舉。
他回憶,自來水事業處提出數據報告,若不興建水庫,台北市將在一九八九年面臨無水可用的危機。儘管當時離一九八九年還有十多年,林洋港認為,應儘早定案以免貽害後人,卻也因此飽受批評、謾罵。有人強調,建一座離台北市很近的大水庫,出了問題將水淹大台北;更有激烈指責林洋港是中共同路人,說中共只要攻擊水庫造成潰堤,大台北將陷於萬劫不復。
面對各種批評聲音,林洋港深入研究,並聘請美國壩工專家與地質專家來台考察。外國專家重申無技術障礙,並確認壩址與壩型後,林洋港即著手規畫各項事務,指示調高安全係數、耐震係數,以確保水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