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行界的話題人物—中國央行總裁周小川在最新全球央行總裁評比獲得C,理由是大陸央行可能很難在維持寬鬆貨幣的情況下,避免信用泡沫產生。此外,人民幣匯價低估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五,也是周小川無法得到較高評級的原因。
匯價低估 無法得高評級
出身江南望族的周小川,是中國獨特時代背景下的經濟人,他的精神恰好是時代的最大特徵—市場導向。
周小川出身江南望族,一九八五年即獲得清華大學經濟系統工程專業博士學位;在中西方媒體眼中,他是一個「傑出的技術官僚」。
技術官僚 學院派氣息濃
這位能講流利英文的行長身上有著深刻的學院派氣息,與其說是一名高官,不如說是一位經濟學家和改革家。
作為經濟學家,周小川是將「市場」觀念最早引入中國的播種者和擁護者之一,從上世紀八○年代開始撰寫的大量論文體現出其理念和追求。市場、變革、開放的觀念始終在周小川的腦海中。也深深影響了中國經濟的走向。
一九九五年到二○○七年,周小川歷任外匯局局長、建行行長、證監會主席、央行行長。一路走,一路行,他的改革與決策中一直貫徹「市場化」的理念。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利率市場化、匯率改革可謂其改革理念的精華。
周小川在擔任證監會主席時說的話,可以代表他一直以來的改革思路:「今後要更多依靠市場發展中國證券市場,凡市場能夠決定的都由市場決定;市場不能起作用的,要盡快創造條件讓市場起作用。」還有一段話,後來更是常常被作為經典引用:「市場能解決的就讓市場去解決吧,監管部門只當裁判員,不當運動員,也不當教練員。」
剛柔相濟
推雙率市場化
技術派改革家,多半不會像軍旅戎馬出身的中國第一、二代創業者那樣,習慣大刀闊斧地「破後立」。新一代改革家更願「剛柔相濟」,「破中立」,周小川也不例外。一手治理通脹和流動性過剩;一手堅定不移地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
周小川二○○七年打出的「緊縮牌」。面對經濟可能滑向過熱和通貨膨脹的風險,周小川更傾向於用市場手段去調節。但調節的力度和頻率出乎所有人意料。
二○○七年央行史無前例地六次動用加息工具。在治理流動性過剩中,周小川從年初一直到年尾,十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五點五個百分點,這是一年前任何專家都沒有預測到的。貨幣、國債、特種存款也成為他手中的「武器」。
但是,大陸CPI漲幅依然連續四個月高於百分之六,作為決策者,必然要面對公眾的評頭論足。該年對通貨膨脹和房價上漲的討伐聲浪充斥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