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二一到八八水災 血淚教訓】四之三 位居行水區 隆華國小3度毀校

羅智華 |2009.09.27
1079觀看次
字級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台灣正好地處斷層帶與颱風行經路徑,年年都有地震和颱風,造成大小不一的災情,許多低窪地區每逢豪雨就成了水鄉澤國,連學校也泡在水中。

今年適逢九二一大地震屆滿十周年,正當社會各界把關注焦點放在回顧九二一走過的十年之路時,八月上旬莫拉克颱風來攪局,破紀錄的降雨量,不但重創台灣中南部,更讓好不容易從九二一地震中重生的學校再度遭到重創,師生無語問蒼天,只能收起悲傷、挽起袖子,再度投入校園重建之路。

教育部統計,莫拉克颱風受損學校多達一千三百多所,其中有三十一校因受損嚴重,無法如期開學,讓受災學校一度面臨「開學危機」。為了不讓孩子的教育路受到中斷,教育部國教司緊急召集學校與教育團體共同研商,決議將受災嚴重的高雄縣那瑪夏鄉三民國中與民族、民權國小等校安置於普門中學,觀亭國小等校「易地開學」。而同樣受損嚴重的桃源鄉桃源國中小、樟山國小則前往和春技術學院進行復學與短期安置;屏東縣霧台鄉霧台國小安置於瑪家鄉北葉國小;泰武鄉泰武國小則安置於武潭國小佳平分校。

除了多所學校無法原地開學外,教科書的毀損與教學設備修建經費也很可觀。教育部國教司司長楊昌裕表示,共有五百三十四校提出教學設備復建經費需求,總計需要四億一千九百五十八萬元。而因學校淹水而導致教科書「泡湯」的數量,則多達二十五萬冊、損失金額近一千萬元。

不只校園受創情況超出想像,這場大水也「淹出」了長年存在卻始終沒有好好面對的「老問題」。以這次受損嚴重的南投縣隆華國小為例,十幾年來共經歷賀伯颱風、九二一地震與莫拉克颱風,「三度受創」的結果讓師生備感無奈。

隆華國小校長陳文源表示,民國八十五年的賀伯風災,隆華國小因受損而首度重建,八十八年九二一地震的重創,隆華再度垮下來,重建時特別強調防震結構,主體建築也蓋得相當堅固,沒想到十年後又在莫拉克大水的沖刷下第三度「毀校」。

為何兩次都採取最高標準重建的隆華仍躲不過全毀的命運?分析箇中原因,最大主因是學校正好位在行水區中,滾滾洪水與土石流讓學校地基因不斷沖刷而流失淘空。

事實上,早在賀伯風災與九二一震災發生後,就有專家學者建議隆華應該遷校,但由於適合的校地難尋,加上行政等問題,迫使隆華只能選擇繼續就地重建。但經過這次莫拉克風災的重創後,陳文源表示,教育部與學校已經決定要「排除萬難」遷校重建,儘管師生相當不捨,但卻是不得不為的選擇。

除了隆華國小,慘遭土石流滅村滅校的的高雄縣小林國小,以及受損嚴重的嘉義縣來吉、新美、山美、太和、達邦國小等校,也曾在天災過後陷入該原地重建還是遷校改建的兩難。為避免災情不斷上演,教育部已邀集各縣市開會討論,研議好受損學校的復學重建計畫,相關經費配置將依各校受損情況不同而「因校制宜」,強調該遷校的就會遷校,絕不能為了其他因素而危及師生的生命安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