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新醫院眼科主任莊雪霞(左)說,眼球震顫症的患童,只要眼球往上看時便易發生震顫情形,使得患者無法聚焦、看清事物。胡宗鳳攝
【本報台中訊】台中一名十歲蔡姓女童於一歲多時,總要抬頭、歪脖子才能看清楚事物,她的媽媽原以為女兒脖子有問題,輾轉求醫才知眼球會震顫,接受「中和點調整」手術才恢復正常。
蔡姓女童的媽媽說,女童於一歲多時就常歪著脖子看人,尤其向上看時,眼球會不由自主地震顫,就像跳舞般上下左右跳躍,當時她以為孩子罹患斜頸症使然,但接連向骨科、復健科求診都無效,直到孩子七歲時前往台南某醫院求診,被診斷為斜眼症。
期間蔡姓女童曾經做了六個月的復健無改善,也動過一次斜視手術,狀況雖有改善,但頭位仍然往上往右偏斜,且眼球震顫嚴重,看東西很難聚焦,常會引起脖子及頸部痠痛,進而影響學習意願。
去年七月,蔡姓女童轉到台中市林新醫院接受「中和點調整」手術,之後不僅頭部不再偏斜,正視前方時也看不出有眼球震顫。
林新醫院眼科主任莊雪霞說,大多數的眼球震顫屬先天性眼疾,少部分是車禍、腦部腫瘤引發。患者常合併不正常的頭位、斜視及弱視,易引起斜眼看人甚至不尊重人的誤會,而導致人際關係可能不被認同的心理障礙。
莊雪霞表示,眼球肌肉有六條,不受腦部指揮,而所謂的「中和點調整術」,亦即將眼肌做上下或水平或垂直調整到「中和點」,例如蔡姓女童眼肌的中和點被調整到眼球的下方,手術過程即是放鬆眼球的下直肌,再拉緊上直肌,之後即可固定眼球、使其不再震顫。
莊雪霞說,傳統的觀念認為眼球震顫無法治療,但她把斜視手術應用在眼球震顫患者,只須將中和點做調整,便可使患童於外觀上看不出有眼球震顫,且頭位也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