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軍逐步從伊拉克城鎮撤出戰鬥部隊之際,一連串自殺攻擊事件接踵而至。
種種跡象顯示,爆炸事件的製造者不僅要透過行動顯示自己的存在和力量,挑戰美國和伊拉克政府營造的「安全與穩定取得進展」的氛圍,更想在不同的政治、宗教派別和族群之間製造不和,挑起新的衝突。
首先,蓋達組織不會輕易放棄伊拉克。
據美國情報官員估計,跨國極端主義份子滲入伊拉克的數量已大大減少,特別是在遜尼派穆斯林逐漸疏遠跨國極端組織的情況下,伊拉克蓋達組織的生存能力和製造暴力事件的能力已受到抑制。
然而,最近事態表明,蓋達組織依然有能力在教派混雜的地區,製造大規模的爆炸和暴力事件,一旦美軍的控制減弱,蓋達組織肯定會增加活動的頻率,對美國的戰略和政策形成牽制。
其次,伊拉克教派和族群矛盾不可能在短期內弭合。無論是什葉派與遜尼派穆斯林的矛盾,還是阿拉伯人與庫德人的衝突,都將長期影響伊拉克的國家認同與政治穩定。
美軍的存在為各方維持最低限度和平,提供了「黏著劑」作用,一旦美國將反恐重心轉移到阿富汗,伊拉克的派別之爭必然主導政治進程。
如果美國人在完全撤出伊拉克之前,無法解除各派武裝、建立一支各方認可的軍隊和警察部隊,伊拉克的未來局勢很可能類似目前的阿富汗———維持一個各方承認的中央政權,但其政治權威只能影響到首都及其周邊地區,各地方勢力仍各自為政、擁兵自重。
儘管伊拉克總理馬里基表示,政府完全有能力在美軍戰鬥部隊從伊城鎮全部撤出後,保衛國家的安全,但美軍撤退對伊拉克安全部隊仍是重大考驗。
武器裝備陳舊落後是困擾伊安全部隊的一大難題,很多軍警連防彈背心都沒有。獨立作戰能力也有待提高,一百七十五個戰鬥營中,只有十七個可在無美軍支援下獨立作戰;三十四個警察營中只有兩個能獨立作戰。還有一點令人擔憂的是,伊安全部隊中貪汙事件頻發,也嚴重損害了伊拉克民眾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