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拉克駐留了六年多的美軍作戰部隊,上周全部從伊拉克城鎮撤出。從此,未經伊拉克政府許可,駐紮在郊外基地的美軍作戰部隊,無權進入伊城鎮內執行任務。
「收復失地」的伊拉克人舉國歡慶,大街小巷洋溢著歡欣鼓舞的氣氛。
美軍的撤退讓伊拉克人歡欣鼓舞,也讓伊拉克政府更有自信。伊拉克總理馬里基表示,美軍從城鎮撤軍是伊拉克的「重大勝利」,是結束外國軍事存在的第一步。
伊百萬平民斷魂
然而,眼前的歡樂場面不禁讓人回想起六年多前的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二○○三年三月二十日淩晨,美軍的導彈畫破巴格達夜空的寧靜,巨大的爆炸聲夾雜著伊拉克防空炮火響徹雲霄。一時間,巴格達火光衝天。
時任美國總統的布希宣布發動伊拉克戰爭:「在我的命令下,盟軍已經有選擇性地攻擊一些重要軍事目標,以摧毀海珊的軍事實力。我們的目的是明確的,美國及盟國的人民不會讓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伊拉克當局,繼續對和平構成威脅。」
從那一刻起,伊拉克成為戰爭、爆炸、恐怖攻擊的代名詞。資料顯示,伊戰不僅讓四千多名美軍命喪異國,給伊拉克帶來的傷害更為殘酷。六年多來,戰爭造成逾百萬伊拉克平民喪生,四百多萬人淪為難民,還有兩百多萬人逃往國外躲避戰火。
找無大規模武器
每當回憶起當年的情景,巴格達的居民阿里就不寒而慄說
:「我家原來有一個很大的房子,戰爭爆發後,美國人打破了我家的門,進到我家裡,現在我家一無所有了。我不喜歡以前的伊拉克,也不喜歡現在的伊拉克,以前海珊傷害了我們,但是現在我們還是受到傷害。」
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的戰爭,給美伊兩國經濟、社會和民眾都帶來巨大的創傷,但是戰爭爆發以來,美國卻始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最後,美國政府也不得不承認,發動這場戰爭是基於錯誤的情報。布希說:「我們沒有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當時的許多情報後來被證實是錯誤的。作為總統,我對下令發動伊拉克戰爭有責任。」
伊國成反美戰場
發動伊戰的理由已不復存在,但伊拉克的亂相仍繼續,人們開始懷疑美國發動戰爭的真正動機。半島電視台的伊拉克問題專家烏代說,美軍在伊拉克的存在才是問題,使伊拉克局勢複雜化。
他表示,美軍入侵使伊拉克成為美軍與反美武裝的戰場,城市被破壞殆盡。美國介入伊拉克事務導致宗派衝突,引發暴力事件。美軍還直接製造暴力事件,稍受威脅就向平民開火。美國的軍事存在,還使伊拉克成為鄰國和國際勢力爭奪的舞台。
面對強大的撤軍壓力和金融危機加劇的現狀,去年,美國政府終於與伊拉克政府簽署美軍地位協議,規定駐伊美軍在二○○九年六月三十日前從伊拉克城市撤出作戰部隊,在二○一一年年底前撤出所有部隊。從七月一日起,伊拉克全國城鄉的治安,將由伊拉克軍隊和警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