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七、八月間是颱風最多的季節,交通部列管的五十座老舊橋梁改建工程,多數仍在跑行政程序,只有六座預定今年底前完工。媒體報導南投縣仁愛鄉附近居民非常擔心,去年颱風帶來大量土石淤積,迄今尚未清理,一旦強颱來襲,後果將不堪設想。在此,我們特別提醒政府加速全國老舊危橋的修復與改建,相關部會更要上緊發條,別讓山區居民再度生活在恐懼之中。
為對抗金融海嘯所引發的經濟衰退,行政院編列四年五千億元「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案」,以擴大內需刺激景氣復甦,預計可創造近二十萬個工作機會。在這項擴大公共建設的計畫中,很重要的一項是防洪治水,特別是五十座老舊橋梁的改建工程。依行政院規畫,這些老舊橋樑改建,有二十九座在六月底決標,明年底前全部完工。行政院認為,一切符合原先規畫目標,執行情況相當出色,不過,這樣的執行率卻與老百姓的期望相差太遠。
媒體報導,南投縣名間通往竹山的名竹大橋自九二一受損至今,將近十年了,橋基依然裸露,修復工程竟然還在發包中。去年辛樂克颱風重創廬山溫泉區,整個社區尚未恢復元氣;后豐大橋斷裂,造成無辜老百姓斷送寶貴生命,大橋迄今尚未修復;颱風帶來大量土石淤積,一年後竟然還沒處理完畢。如今颱風季節又來了,斷橋依然是斷橋,泥沙依然四處淤積,這教當地居民如何睡得安穩?這樣的執行率怎能算是出色?金融海嘯發生迄今近十個月,如此迫切性且攸關民眾生命安全的公共工程效率都無法符合人民的期待,又如何奢望這些公共工程計畫可以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甚至刺激景氣呢?
政府各部會通常透過開會協商來凝聚共識,解決問題。媒體報導,今年三月間,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因四月要舉辦中部各縣市首長聯繫會議,事先彙整各縣市提案送到各部會,其中某縣政府有關降低利率的提案已不合時宜,雖然經中央銀行函覆說明,卻依舊一路經財政部、金管會轉請銀行公會轉知各銀行,結果使收到該文的銀行啼笑皆非。事後看來,劉內閣出現這樣的烏龍公文事件,實在不可思議;這也顯示,官員們敷衍了事的結果,將造成政府空轉,行政效能低落。
世界銀行日前公布最新「全球治理指標」報告,台灣去年在「政治穩定」方面大幅進步,但「政府效能」方面卻嚴重下滑,而且是自一九九八年以來新低。這項報告似乎給予上任滿周年的馬政府一大警惕,行政部門已經有部分螺絲鬆了,究竟是那些螺絲鬆了,必須趕快查清楚。更重要的是,颱風來了,標榜苦民所苦的劉內閣更要趕快上緊發條,全面檢討老舊危橋的修復進度,畢竟,人命關天,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