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以追求自由、民主的初衷,隨國民政府來台,自一九五一年開始寫作,他的一生榮辱也都因為寫作。
重要的是,柏楊以智慧與毅力,轉化個人悲喜成為面對人世不公不義、籲求尊重人權、個人尊嚴、呼喚人心人性的豪情,成就了現代知識分子的新典範。
在曾經囚禁他的綠洲山莊,大家為這樣一位終生振筆奮鬥的人權鬥士舉辦了紀念展,回顧他的一生貢獻與生命情調。展覽主軸根據柏楊的人生分期,包含:【一】茫茫天地間的野生動物(1920-1949);【二】書生空恨無強弓———十年小說(1950-1959);【三】刀筆如削氣如虹—十年雜文(1960-1968);【四】這個島,這個人—十年牢獄(1968-1977);【五】災難,是奮起的跳板—五年專欄(1977-1982);【六】書房如囚房—十年通鑑譯寫(1983-1993);【七】怒飛.奮飛.我還要飛—十年人權(1994-2004);【八】天真是一種動力—由怒而恕的晚年(2004-
2008)。整個展現了他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五年專欄、十年通鑑、十年人權,一路走來風雨不斷,卻始終堅持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