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88米壽 童趣歡顏 醉心淺語藝術

周旻樺 |2012.10.14
2786觀看次
字級
林良先生為兒童文學奉獻一生,其中心思想,是力倡以白話淺語從事各種體例的創作。他認為兒童文學是反映理想的人生,是由「可愛的孩子,可愛的語言,可愛的故事,可愛的笑容和笑聲」形成的。圖/林瑋

就如林谷芳先生常說的,最最值得珍惜的是隱性的文化力量。

社會上有許多沉默的音聲,蘊含著足以震聾發瞶的力道,端看我們是否願意靜心傾聽,咀嚼納受;也有許多的活動,不求大量且high的人潮,卻是深刻雋永,讓人回味。

十月九日,國慶日前一天,國家圖書館舉辦了一場極小卻極美、恰恰好的「88米壽作家林良手稿捐贈典藏儀式」,與會者除了十月十日生日的主角林良先生外,只有國家圖書館館長與成員和十位貴賓──兒童文學界的作家與工作者,包括馬景賢、鄭雪梅、陳正治、蔣竹君、馮季眉、方素珍、周慧珠、陳木城、余治瑩、林世仁;這當中,馬景賢、方素珍、周慧珠、陳木城、余治瑩,更是從三十年前就開始一起到大陸、日本、德國等地認真進行「兒童文學遊戲」的資深玩伴。

捐贈儀式在歡喜隆重中完成,當進入祝壽活動,這「返老還童」的十餘人開始亂了套兒,這不稀奇,因為童心太重嘛,幸好還是「不逾矩」,只是熱滾滾的;米壽老人呵呵笑著招架眼前的半老頑童們,素來關注、投入兒童閱讀文化的館長,看來也醺醺然,不很「館長」,而有點兒露出她的「兒童本來面目」了。



我手寫我口

年華似水 筆老心不老
林良先生為兒童文學奉獻一生,其中心思想,是力倡以白話淺語從事各種體例的創作。他認為兒童文學是反映理想的人生,是由「可愛的孩子,可愛的語言,可愛的故事,可愛的笑容和笑聲」形成的。

對於兒童作家的條件,林良強調1.要具有一顆永恆的童心;2.在文字風格方面,認為作者應該具備運用真實語言的能力,尤其是文字要具有「聽覺意義」,文學是聲音的組合,如果不懂得運用語言裡具各別意義的聲音作為文學單位,無論對詩或對散文的創作都是一種缺憾。3.在寫作的心態上,要經常跟小朋友在一起,就可以獲得孩子般很單純的快樂。

在教育上,他認為,為兒童寫作,不能單講文學藝術而不顧慮所產生的影響,這是兒童文學與其他文學在性質上的基本差異。

林良特別推崇近代我手寫我口的黃遵憲和提倡白話文的胡適之,在文字的運用上,他一脈相承了五四文學革命的精神。

日寫200字《懷念》誕生

國語日報前副社長蔣竹君,回憶林良先生唯一長篇小說《懷念》(新版書名《我是一隻狐狸狗》)的創作因緣,說:民國五十年進入《國語日報》工作,從此與林良先生共事。當時林良負責出版;民國六十年,原來負責副刊的張劍鳴先生調出版,蔣竹君對他說,副刊的人手不足,請替副刊寫連載小說吧!

於是,林良每天交稿二百字,(那是已經絕版的《國語日報》特有稿紙);在二百字內每天要有高潮吸引小讀者,實在不容易。

蔣竹君更提及,林良先生的稿件,乾乾淨淨、清清楚楚,所以排版輕鬆,絕少錯誤。

看圖說話 超過一甲子

林良思慮清晰,多才多藝,是全方位創作者,兒歌、童詩、散文、文論,甚至閩南語教材,尤其,民國三十九年開始寫的〈看圖說話〉單元,更是不易,常有畫者密集提供了題材近似的圖畫,他仍新新鮮鮮的「照說不誤」,讓人嘆服;而且這一說,「說」了六十年,真是「能說」,若非心中活水源源,怎能如此汨汨長流。

《看圖說話》最早成書大約是民國四十四年,應該是國語日報社還在長沙街的時候。當時國語日報出版部還沒有成立,所以是由編輯部出版,前後總共出了三十本,是薄薄的本子,目前已絕版。

新版厚本子,國語日報社出版,目前總共出了三本:《看圖說話──月球火車》、《看圖說話──樹葉船》、《看圖說話──青蛙歌團》。

另外,在《國語日報初階版》的童詩花園,以兒童的生活為題材,如放假、養寵物、夏天玩水等,寫成約十六到二十行的童詩,每四行為一段落,已經寫了兩年。目前也考慮集結出書。

〈茶話〉之後 〈夜窗隨筆〉

〈茶話〉是《國語日報》家庭版在一九六五年作家何凡先生所發起的專欄,由洪炎秋、何凡和林良輪流撰寫,每人每周交稿一篇,林良這時才取筆名「子敏」。漸漸的,只剩林良一人執筆,每周一篇,並且已成為當時最「熱」的作家。

國語日報社長馮季眉表示,捐贈的手稿絕大多數都在國語日報發表。林良不但能文能畫,還是讓編輯最安心的作家,面對編輯要求,總是溫和的說:「好,我試一試。」尤其從來不會遲交稿件。就算出國旅遊或開會,也會先完成稿件。

國語日報馮季眉社長提及,一九九三年,她是當時的副刊主編,建議更改〈茶話〉專欄名稱,並加上林良先生的親筆繪圖,就此以〈夜窗隨筆〉專欄持續至今。

從民國五十四年迄今,一甲子歲月的筆耕,如此毅力與才情,可說是延續最久的一個專欄。「小太陽」林瑋說: 每天固定的時間,總望見夜窗小屋裡父親寫作的背影,心想:爸爸總是這麼認真的寫著寫著,「寫東西」一定是件很好玩的事。

〈夜窗隨筆〉專欄的繪圖,原是黑白,因國語日報改為全彩,所以女兒們陪他尋找、嘗試各種媒材,最後決定用單純的彩色鉛筆,所以,永遠有孩子般勇於嘗試心情的林良,又畫起了彩色的圖畫。

最近,國語日報社又為他出版《更廣大的世界》和《小東西的趣味》,作為生日賀禮。談到書名《小東西的趣味》,林良鼓勵兒童文學作家,除了寫長篇小說,也要多寫寫童詩、兒歌等「小東西」,因為這種短小型作品是兒童最早接觸的文類,一讀就懂就會背,而且一生都不會忘。


林良手稿捐贈典藏

曾淑賢館長:在國圖兒童文學不缺席
國家圖書館的「珍善本書庫」,以科技程序收藏珍善本書以及作家手稿。曾淑賢館長表示,雖然有許多相關機構都有收藏機制,但希望並建議作家將自己的資料集中典藏,更為研究者方便使用。

十月九日,國家圖書館舉辦「林良先生手稿捐贈儀式」。 此次捐贈送的〈詩〉五十六首、〈閩南語說話教材〉四十七篇、〈漫談兒童文學〉九篇、〈給彤彤的信〉三篇、〈書評〉三篇,共二百三十六件。

一生奉獻兒童文學的林良先生,今年榮獲第十六屆國家文藝獎,並以《純真的境界》另獲第三十八屆金鼎獎。這是林良第一次將手稿畫作捐贈公共典藏機構,國圖也藉此向林良先生致以崇高敬意。

任職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期間,將圖書館兒童閱讀推到最高峰的現任國圖館長曾淑賢,敬佩林良先生孜孜不倦地創作、翻譯及推廣國語文,特別推崇林良先生對臺灣兒童文學的貢獻,表示林良先生的作品陪伴很多人的童年生活。

曾館長表示,此次捐贈,不僅讓國家圖書館的作家手稿特藏更為充實豐富,在兒童文學史上亦有極重要的意義。讀者可以藉此看見作家的思維、文字風格、用筆與字型的變化,尤其,可提供兒童文學、作家研究者,更豐富的資料,值此網路資料庫時代,更具意義。


林良爺爺說話

林良十九歲時,作品第一次在副刊登出,那是用毛筆寫在十行紙上的手稿,發表後,最高興的當然是拿到稿費,如果那手稿留存下來,就有許多故事可說,例如,可以知道當時寫作的用具、模式等,也可以見證用筆的演變,當時寫字都是用毛筆,戰爭結束,有了外國舶來品,便盛行用派克鋼筆,接著有了原子筆(當時又叫珠筆ball pen)、針頭筆、現在用的是針筆。所以,有些東西確實有保存的必要,以及相當的好處。

林良幽默地說,通常都以為自己的保存最為可靠,但事實上可能是最不可靠,例如逃難、戰爭等會丟失毀壞,尤其特別用心收藏在秘密地方的,總是最容易被忘的乾乾淨淨。所以,這些東一堆、西一堆擺在家裡的手稿,可以收藏到國家圖書館裡,這個很有制度、專業技術、設備的機構保存,實在是非常安全妥當,心裡穩當得多。

「不是他們找對人,而是我選對了機構。」林良謙虛的表示,非常高興自己能遇見國家圖書館,而不是國家圖書館找上了他。提及後續的捐贈,林良說,雖然家裡資料還很多,但自己就像一列還在鐵軌行駛中的火車,還在寫稿,要整理可能必須經常停駛,所以,得盡量克服。


林良小檔案

林良,筆名子敏, 祖籍福建省同安縣,一九二四年出生於日本神戶,後返家鄉廈門、鼓浪嶼等地接受教育,為台灣兒童共同記憶中的「林良爺爺」。

一九四六年林良考進「國語推行委員會」,來台從事語文推廣工作並研究國語和閩南語的發音對照。一九四八年,國語推行委員會創辦國語日報,林良先生主編兒童副刊,後先後於該報擔任編譯主任、出版部經理、發行人兼社長、董事長,並曾擔任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首任理事長,二00五年退休後仍筆耕不輟。

其創作影響了台灣上下三代的讀者。著有看圖說話《青蛙歌團》、《月球火車》、《樹船》三書、散文集《小太陽》等、兒童文學論文集《淺語的藝術》、兒童文學創作《我是一隻狐狸狗》及翻譯《兩朵白雲》、《月下看貓頭鷹》等,目前仍持續為兒童寫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