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謐生活】寄以奇萊

林文義 |2009.05.14
714觀看次
字級

據說是神祗極怒之下,施以詛咒的魔山,擘裂如尖爪利牙,其險峻,斷難以登其頂端,亦直是無以凌越之想像,雲霧如魅詫異非常。其隱密,其儼然,於我不諳攀登者只更迢遙未及,因之陌生敬畏,固無能描之遂留予仰望。

多本年以降,名家楊牧以「奇萊」命題,壯闊雄麗佳構深度書寫。精讀後方始大悟,非以登臨俗念為記述,卻是返回花蓮家鄉,參與東華大學之肇創,所衍生之心靈工程的精醉所思所得。想在木瓜溪以南,原是荒蕪、沉靜的壽豐鄉野,逐日欣見礫灘築堤,草芒開路,而今已是人文俱華的殿堂規模。一生以詩及散文獨步風格耽美且冷靜治學之典範,少人能及的蘊涵根柢;少年離鄉,壯年重返,仰望中央山脈,晴雨光陰,或從人文學院研究室窗外偶見,大冠鷲靜迎熱氣流,以十字遠影翱於長空,流動的是風,靜止的是雲,飄飛的是雨,濛白的是霧……揣想年少初習文學時,驚豔於尋之其名著《 葉珊散文集》,從東海岸橫越中央山脈抵達西海岸時,已是才情不凡的少年詩人,但見他另棲散文,大肚山教會大學的相思樹林,夢谷的殘留碉堡以及北島陽光燦如青春的淡水小鎮,而後遠駐金門軍旅,冬冷一盞暈黃、微弱的煤油燈下,依然著意文學允為不朽戀人。

中年之我,佇於阿里山春來緋紅的櫻樹之下,他們喧譁地嚷叫:搭乘登山火車眠月支線,明天拂曉前去看第一道曙光。我靜靜遙望鄒族友人鄭重指示的祖靈之所:塔山。且見午後三時,山嵐呈淡紫,細長如絲帛橫過群山鞍部,再過去如雪攀附的蒼勁削壁,千仞筆直,視之驚心震懾,問之何山?始知名為:「奇萊」。

先是十年之間,拜讀楊牧三書,由序別帙前後:《山風海雨》、《方向歸零》、《昔我往矣》。二○○三年一月,合為;《奇萊前書》巨集,當是定本。識者謂之此乃楊牧文學自傳之首,既有「前書」,想必「後書」可待;而前書所引,戰前童年及至青年時期的家鄉花蓮,後及遠去的西雅圖寄旅,心影映照年華多端,慨然沈定,其獨特一貫美質深邃的「楊牧風格」,應猶如故友小說家郭松棻為評家王德威先生所形之的:「仍有他毫不妥協的姿勢。」此凜然卓見用於同樣於七○年代,身置北美加州柏克萊大學陳世襄教授門下的楊牧,等同適宜。前書描之郭氏行止,短短數言傳神至極,揣想分別北美西東,靈犀於念,必無差距。

台北二月暖冬如春,後書長文已頻見演示於副刊、雜誌版面;蒙詩人方明相邀,拜見楊牧住所,他親調杜松子酒待客,親切真摯,不免詢之:「後書」何時印行面世?他說快了。

四月,見及厚實的新集《奇萊後書》大喜。竟夜展讀,念及這啟蒙於我的前輩,此時已遠在西雅圖;夜未央,奇萊山竟覺近在眼前。

(本專欄每周四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