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飲食 素的小吃

吳清和/文‧楊豔萍/攝影 |2009.03.28
1493觀看次
字級

由父親帶路,一起吃遍全台灣各地特色小吃,將食物的滋味滲入人情的滋味,是小吃背後的父子深情,入口都是親人的愛。

隱身在台灣大街小巷內的庶民小吃總是活躍而多元,通俗而豐富,鬧熱滾滾的,大家都消費得起。「食物的滋味滲入人情的滋味」,引伸出小吃背後的故事。

全臺灣各地的好小吃,我幾乎如數家珍:基隆愛三路夜市的甜不辣;桃園中正路賣米苔目、粄條;新竹城隍廟圓環旁入口處的「郭家元祖潤餅」;苗栗新店村賣獨特仙草茶的「仙山仙草」;台中市篤行路出名的「董媽涼麵」;彰化到處都有的肉圓和特殊的粉粿、米苔目、扁平三角鹼粽、粉條等冰品為主的「仁安路粉粿」店,在小吃天國中也,有素食料理多到數不清酘酘。

要說吃的故事,還真有的說呢!

凝聚向心力的團圓卷 潤餅

吃潤餅,從養生的角度來說,是再養生不過了。一個包好的潤餅下肚,熱量頂多一百六十卡,大部分是蔬菜,除非食量驚人,否則一個人三份潤餅進肚,就已經很飽了,了不起吃個四份一定撐到不行,算算一餐總熱量還不到七百卡,還有什麼比的過吃潤餅更合乎養生之道呢?

媽媽在台語潤餅兩個字後還加個「kau」的音,台語發音為「潤餅kau」,這個「kau」的台語發音四聲,其實就是「卷」的意思,也就是「潤餅卷」。

備料超過十種

十幾種食材,除了糖粉、花生粉和甜辣醬自己作不來之外,其他都是媽媽自己烹煮,不但有前後順序,而且都在同一個大鍋子裡面煮。蔬菜在湯鍋裡煮熟撈起,稍許時間不燙手後,要方便包潤餅,還得把蔬菜裡的水分擠到湯鍋裡,擠水的工具是自製手縫的三角型密絲網,作完這些手續,雙手充滿蔬菜的香味,聞起來舒服無比。

潤餅皮實在太重要了。太乾,咬起來脆脆的,嚴重破害口感;太濕,咬起來有一股沒熟的生麵粉味,同樣嚴重破害口感,為了不讓一口潤餅下肚掃興,我都固定在台北永樂市場那家潤餅皮店排兩個小時買潤餅皮,前後五個小時,換來全家人團圓兩個小時。

寧夏路夜市吃不膩

在民生東路與寧夏路的入口處第一家便有一家人在賣潤餅,雖然賣的比夜市裡的潤餅貴五元,但我覺得貴那五塊錢是有道理的。

第一家比裡面那幾家的料,實在比較好,好的標準,是第一家潤餅攤子,常有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家結伴來吃,我便看過一對上了八十歲的老夫妻一起來吃,而且不只一次不期而遇,那對老夫妻說得好,對味的潤餅,吃個三、四十年都不厭。甜,嘴裡甜、心裡甜、一輩子的回憶都是甜的。

台語叫菜頭粿 蘿蔔糕

臺灣人吃的「菜頭粿」,其實就是「蘿蔔糕」,在我記憶裡,我好像還沒吃過不好吃的「菜頭粿」或是「蘿蔔糕」。對我而言,那是至善之食,每一口都有愛在其中。

2001年9月,我有一位至交生病,住在台北關渡的和信醫院,有一次上午去看他,他正在睡覺,我便開車亂逛,逛到大度路口的法鼓山禪室,法鼓山供奉我敬拜的觀世音菩薩,我便進內跪拜許久,希望觀世音菩薩能保佑我的至交。

有一位禪室的志工把跪在觀世音菩薩前面許久的我拍了一拍,她說我可能跪累了吧?已經中午了,她非常誠懇的邀請我一起到法鼓山的餐廳吃素,才踏進餐廳,我便聞到「菜頭粿」的味道,唉!說來還真不好意思,我一口氣吃了至少20片以上。

吃完法鼓山的「菜頭粿」,我不忘向那位做「菜頭粿」的義工致意,她永遠不會知道她煮的「菜頭粿」帶著我數不清的懷念。別笑我俗,如今每口「菜頭粿」,都增加了我對聖嚴法師的思念。

愛/不愛 稀飯

我非常愛在廚房裡弄一些有的沒的,家裡冰箱只要剩菜漸多,我便會來個大雜燴,我煮稀飯可是有專家指點的,用剩飯煮稀飯要好吃是有秘訣的:先是把剩下的白飯用冷水沖洗開,稀飯煮起來就不糊,而且也格外好吃,等白飯都煮開了(爛了),這才加入剩菜,那個滋味說有多好就有多好。

如果是白稀飯,自從有了電鍋後,那更好煮了,以前以明火煮稀飯,人必須隨伺在側,以免湯水滾出來而弄熄了火。現在的電鍋,一杯米加適量的水,便可煮出大約四碗稀飯,用電鍋煮稀飯是再方便不過了。

白稀飯配豆腐乳、醬瓜,依然是美味。配白稀飯的菜,我個人覺得蘿蔔乾炒蛋更是一絕,這道菜名台語俗稱「菜脯蛋」,要炒得圓又漂亮,透露師傅教我的竅門,蘿蔔乾切成丁後先炒一下,然後將炒過的蘿蔔乾放進打好的蛋裡,炒鍋放一點油加熱後,把材料掉進去,切記:蛋和蘿蔔乾掉進炒鍋後,形成的自然圓,不要破壞它的圓,只能用一雙筷子在自然圓的型狀裡順勢攪拌。火不能太大,攪拌到底成的蛋也熟了後,用技術把整面「菜脯蛋」翻面。技術好的可以整面翻過來繼續圓度,技術不好的,也不要生氣,修補修補翻面,「菜脯蛋」還是很好吃的。

入口是親人的愛 油飯

我爸爸媽媽也都會煮油飯,可是說也奇怪,阿公「嗆」油飯都比較爛,但是我爸爸卻「嗆」的很Q;我外婆「嗆」油飯很Q,但是我媽媽卻「嗆」得很爛。我曾經分別問過我爸媽何以和他們的父母「嗆」得渾然不同,答案差點把我笑斃,爸爸說:「我老爸『嗆』的油飯太爛,吃起來糊糊的,Q一點才好吃。」

我媽媽則說:「我阿母『嗆』的油飯太Q,好難嚼,爛一點才好吃。」更有意思的,我爸爸媽媽從來沒有批評過對方煮的油飯。

製作好吃油飯的秘訣

做油飯,必須炊米和拌料分開處理。我媽媽以前煮油飯的糯米是用蒸的,所以她說是「嗆」油飯,但自從有了電鍋後,煮油飯就更簡單了。但要用電鍋煮糯米,糯米洗淨後最好先浸泡約兩、三個小時,浸泡前,量好量杯的量,水最好多四分之三杯,因為糯米比一般食用米的烹煮時間較久一點點。要煮的時候,電鍋的外鍋一個量杯的水即可。

糯米要煮的香又Q,加一兩滴橄欖油,可收奇效。等糯米煮熟了,在電鍋燜個15分鐘,便可開蓋,把煮熟的糯米倒入拌料的鍋裡,趁熱拌勻,香噴噴的油飯便大功告成。

我常光顧的店

台北市有三家賣油飯的店是我常光顧的店,兩間在永樂市場裡,一家是在市場一樓裡著名的「林合發油飯」;第二家在市場頂樓的小吃部,沒有名字,永樂市場頂樓只有這一家有賣油飯,不會找不到。第三家在重慶北路圓環轉進天水路上左邊的那家小攤,老闆是一位幾乎聽障的中年婦人,料雖然簡單,不過她的油飯煮得偏爛一點,入口很順,簡直是我媽媽的翻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