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不下去 愛心是抽象 政府須透過政策 擴大內需、市場 讓企業能生存 才不會裁員
行政院為解決經濟不振,推出「三挺政策」,即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而為防範下一波失業潮,預計一周內啟動「愛心企業計畫」,只要企業簽署一年內不裁員(或裁減人力在百分之一以下),政府就提供融資優惠,並補助勞保、健保、勞退等法定提撥,作為獎勵。

行政院一聲令下,財經部會全都動了起來,「愛心企業計畫」能否成功,某人力銀行認為,對整體失業率有幫助,但筆者覺得還有很多變數。
首先,補助勞健保等還未定案,勞委會主委表示,可動用預備金來支應,但如果要補貼企業,一定會爭取也補助勞工保費。目前勞保費費用分擔比例,雇主負擔七成、勞工兩成、政府一成,如此一來,等於勞健保費幾乎都由政府負擔,債台高築的政府「吃」得下來嗎?
其次,「愛心」是抽象的,不裁員但實施無薪假,算不算是「愛心企業」?因此政府必須把財政和道德風險控制,一併納入考量。
劉揆表示,不只靠三挺政策,政府也可以單獨挺勞工,例如失業補貼,包括勞委會的加值充電計畫、立即上工計畫,及未來一年的短、中長期促進就業方案,至少有二十萬個就業機會等。但政府仍有每名勞工每月工資不得低於一萬七千兩百八十元的規定,因此許多企業還在觀望政府補貼措施,不敢承諾響應不裁員政策。
這些企業是否「沒良心」,恐怕不能這樣斷定。有學者就認為「愛心企業計畫」效果有限,比較適合作為搭配措施,畢竟企業要能經營得下去才會不裁員。
的確,「愛心企業計畫」可能包括人事成本的補貼,企業不繳勞保費用,並提供短、中、長期營運資金(或只限新增貸款部分),並提供較優惠利率,但這些補貼對狀況嚴重的企業來說,只是多了資金,但全世界、各行業都在度小月,有資金沒處投資,不能錢滾錢,況且,沒有訂單就是沒有訂單,依然經營不下去。
愛心企業計畫,其實既是抽象的,又屬道德勸說的性質居多,加上政府是否本錢夠雄厚,可以撐得住這麼多補助?在在都是問題。
目前全球蕭條,外銷不易,因此,根本的方法還是擴大內需,政府須透過財政政策,擴大公共建設等,讓市場擴大,企業有訂單可接、有工程可做,才能經營下去,才能不裁員。
伍宗濤(北縣汐止/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