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主計處公布去年十二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一點二一,為十七個月來新低,躉售物價指數(WPI)卻下跌百分九點一一,是十年來最大跌幅,雖然認為國內尚無通貨緊縮現象,但從消費市場實況看來,民眾很難感受到統計資料的正確。
「誠實永遠是上策」,勇於負責的政府必須對症下藥,帶領人民度過經濟金融危機;反之,粉飾太平的政府必會逃避責任,下場是全盤皆輸。
金融海嘯是否引發通貨緊縮,關鍵點在於「經濟是否會出現負成長」,如果景氣出現惡化,將嚴重助長通縮危機蔓延。
台灣已面臨百年罕見的經濟衰退,需要真實的統計來反映經濟問題,主計處等政府專業部門不依專業行政,反而一再報喜不報憂,我必須指出,統計應該是中性的,它是價值的尺度,傳遞著經濟資訊,現在台灣實在的經濟變動,就是經濟實力衰弱了,擦脂抹粉無助國計民生。
在成熟發達的經濟體中,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發展,有它自身的內在法則,可通過市場機制來決定,可是國內情況並非如此,筆者要提醒,過去在計畫經濟體制下,政府對吃喝拉撒無所不管、天上地下無所不問,但全能大管家的時代已不合時宜,當前只有在市場機制失靈下,政府才可介入協助,而且,介入是偶爾或階段性的,絕不能成為常態。
現在最大問題是,政府對世紀金融危機亂了手腳,部分機關又硬拗,提供錯誤資訊,政府該在與市場之間找一個平衡點,而不是簡單化CPI和經濟成長、失業率等問題,把難題完全推向市場這一邊,因為,這不但會喪失解決問題的時效,而且消費緊縮必然導致貨幣緊縮的惡性循環,後續社會問題難以估算。
責任政府的基本體現,是各級官員必須有敢於承擔責任的意識,粉飾無疑是飲鴆止渴、自毀長城,而且一經公眾發現,對自身形象帶來的後果,往往是毀滅性的,也會大幅增加社會成本。
洪力(台北市/證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