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府突檢攤商,發現部分攤商偷斤減兩,在磅秤上動手腳,或以「市斤」佯裝「台斤」,縣政府建議民眾若發現有這種情形,向消保官、警方檢舉,或控告詐欺。
依筆者經驗,不論傳統市場或大賣場,多少都有斤兩不足的問題,有時是磅秤不標準,也可能是出在包裝方式,或台斤與市斤混淆使用,只是大家心照不宣。
筆者外婆曾年在傳統市場擺攤,她老人家都會將向盤商買的蔬果魚肉,放在自己的桿秤或彈簧秤上重新過磅,以確保自己和顧客的權益,做到童叟無欺。
前一陣子也傳出筒裝瓦斯出現偷斤減兩的問題,可見這並非個案,筆者認為,要杜絕這個問題,不但需要攤商的商業道德自覺,也需要公權力實際介入。
有信譽的商家在交易時,會不厭其煩的教育消費者,尤其是在議價前,說明商品內容與計價方式,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尤其是水產品因去除內臟或「養殖用水」,蔬果因去除外葉,更容易產生重量落差。
其次,傳統彈簧式磅秤容易因使用過久,造成彈簧彈性疲乏而降低精準度,而電子磅秤則會因電磁干擾而影響精準度。
因此筆者建議,經濟部檢驗單位應加強對度量衡檢測,建立交易工具的精確度,地方政府也應增派人力,不定期抽檢轄內的大賣場、傳統市場或流動攤商,確保磅秤無誤,避免商家投機。
鍮言(彰縣田中/花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