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重創全球經濟,依某報民調顯示,百分之八十九覺得景氣低迷,比去年增加兩成二;百分之七十民眾收入減少,比去年上揚十九個百分點;擔心自己或家人失業的有百分之七十一,比去年增加十七個百分點。
這三個數據都相當高,都比去年增加兩成左右。景氣低迷眾所皆知,但將近九成的人看法悲觀,七成的人收入減少,這種情形可謂空前,更需要重視。
尤其是有七成一擔心自己或家人失業,這種悲觀是有道理。
企業裁員減薪一波接一波,台灣綜合研究院日前公布,「預估年底恐怕還有一批失業潮」,明年情況恐怕更不樂觀,是因失業率恐怕會高達百分之四點四九,比今年增加近零點四個百分點,或許就是這個預測,讓七成一的人擔心。
而據人力銀行調查,服務業因為機會多、進入門檻低,求職者的接受度大增,有近八成的求職者,願意進入服務業,求職心態已從「先求有再求好」轉變為「有工作就好」。
可是,媒體報導,勞委會同意勞工「休無薪假,薪水可低於基本工資」,引發勞團抨擊。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表示,這項政策早在民進黨執政實施,現在如果修正,雇主可能乾脆直接裁員。
這是有可能,但王如玄的說法無異是雙手一攤「沒辦法,這是前朝餘孽」,照此說法,「那要政黨輪替做什麼」?
其次,人民對景氣悲觀,也不是沒道理,因為各研究機構陸續公布明年經濟的展望,主計處預估的GDP最高,為百分之二點一二、台綜院一點五三、中經院一點二四,中研院的零點五六最低,外資甚至預測負成長。
馬總統預測明年第二季,經濟可能重振,但台綜院認為,要到明年第三、第四季,全球經濟才可能從谷底翻身,由於國際大環境短期難回溫,以外貿導向為主的台灣,能不能靠政府的振興方案及消費券,促進內需提振GDP,實在有待觀察。
但不論全球經濟會何時翻身,政府沒有理由繼續讓「全民悲觀」,更不能雙手一攤說「國際大環境不好」,除了消費券、大三通,必須再拿出立竿見影的對策來。
張梅蕙(宜縣羅東/餐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