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宇宙競賽半世紀

吳佳珍/整理報導 |2008.10.04
729觀看次
字級

亞特蘭提斯 靜候升空

「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左)是NASA的第4艘太空船,於1985年10月3日首次升空。上月底因哈伯太空望遠鏡出現異常狀況,NASA將原訂本月14日升空的亞特蘭提斯號的發射日期延後,可能延到明年初。(圖/法新社)

哈伯 透視浩瀚宇宙

   哈伯太空望遠鏡目前位在距離地表600公里的高處環繞地球運行和觀測,因位處地球大氣層上,可免除地球上混濁大氣層的視野干擾。(圖/法新社)





1958年,那是一個以美蘇兩大集團為首、彼此相互對立的年代,一切的風吹草動,牽涉著兩大勢力的此消彼漲。在兩相猜忌、互不相讓的氛圍下,奔向太空的競賽不斷升溫,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也因此成立。至今,已走過半個世紀。

水星計畫 迎戰蘇聯

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無人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進入地球軌道,驕傲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廈宣稱這只是「任何人都能發射的一堆廢鐵」。但事實上,這是繼珍珠港事變之後,最讓美國羞辱的事情。於是,艾森豪總統隔年宣布成立NASA,啟動「水星計畫」,大張旗鼓進行美蘇間的太空對決。

1961年,已經拔得頭籌的蘇聯再次給予美國一記迎頭痛擊,首度將人類送上地球軌道,而且安全返抵地球。之後,蘇聯太空人又捷足先登,首度進入外太空。當時,年輕的美國甘迺迪總統在國會中放話:「10年內要將太空人送上月球!」

登陸月球 贏得勝利

甘迺迪宣布致力於「登陸月球」後,美國政府擬定了「阿波羅計畫」。根據統計,當時全美國有1萬個家庭直接或間接從事太空業,NASA 員工從1萬人竄升至3萬6千人,可見人力規模之龐大。

儘管NASA成立後的前10年,美國在太空競賽仍落後蘇聯,不過就在第11年,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3號」太空船載著阿姆斯壯、艾德林、考林斯進行登月任務後,太空霸主的地位就此屹立不搖。

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後留下傳世名言:「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尼克森總統當時也與月球上的太空人進行「超空間」對話,做了一次漂亮的國際公關。這是NASA最得意的瞬間,也象徵著美國終於打敗蘇聯,奠定了在太空競賽中的勝利基礎。

多國合作 競爭白熱化

從1968年至今經過了50年寒暑,現在的國際太空站是首度由多國合作建造的最大太空工程,由16國參與興建,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11個歐洲國家。

不過,太空探險永遠帶有競爭的成分,也會被國際關係左右,近來俄羅斯出兵喬治亞,和美國交惡,就讓NASA憂心影響雙方太空合作。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加入太空競逐,也讓太空探險競爭更加白熱化。

 儘管如此,NASA依舊承載著許多人類的偉大夢想,不斷地朝著浩瀚無邊的宇宙做永恆的探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